第554页

两个孩子听的糊涂,这不太像是朱元璋的故事,但朱允炆那情深意切的口吻也绝无有杜撰的样子。

这是一件真实发生在朱允炆身上的故事。

“如你们曾祖父这样的故事,那个时代无可计数,一个伟大的母亲,选择将自己四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后来四个孩子都阵亡了,这个母亲便把四份抚恤钱送到军营,援助国家,还搭上了一只陪着自己很多年的猫。

说她家里已经没有什么能够支持国家的了,只有这么一只猫,杀掉吃可以填肚子。”

两个孩子听得面上发麻,鼻翼发酸。

“所以当听闻这两个故事的时候,朕就明白为什么爷爷要求朕要孝顺了,因为他觉得他不孝,他没有能够照料自己患病的母亲,甚至没有时间去安葬处理自己母亲的后事,他的良心煎熬了他的一生。

他希望朕将来能做一个孝顺的儿子,将朕当成了他生命的延续,寄以此弥补他心中的亏欠。”

朱允炆静静的诉说着,追寻着自己脑海中零星的记忆碎片。

“当年,他们毅然决然踏上战场的时候,何曾想过要留在高堂身边,依膝奉孝,他们的选择,整个国家的选择,都是舍小家而保大家,没有他们,就根本不会再有后人大谈百善孝为先的资格了。这不是不孝而是大孝,是将整个国家每一个人的父母都当成了自己的父母,而去舍命保护。

这就是这群没有文化的百姓在做的事,他们不会说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种有水平的话,也不懂什么高深层次的学问。

他们简单的相信国家的宣传,国家说国亡则家灭,他们就放下锄头去打仗,去奉献自己的一切。

等到仗打完了,国家又说,要挖渠筑堤,修路建设,他们又一次义无反顾的投入进去,直到血洒堤头,魂断异乡。

老百姓一年下来就打下那么点粮食,还要交给国家,剩下的勉强糊口,连卖掉换身衣服的余钱都没有,更别说听个曲喝个闲酒了。

但就是这么一群人,顶起了这个国家,保护了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民族!这是一群真正伟大的人,真正应该被歌颂万岁的人,但享福的时候永远轮不到他们,他们只配继续回到泥土田间,去挥汗如雨的地里刨食。

去继续忍受达官显贵们的欺压,忍受富豪商贾的盘剥压榨。”

两个孩子听得眼眶发红,小文圻更是咬牙切齿:“那群达官显贵、欺压良善的混蛋都该大卸八块,儿臣恨不得将他们剥皮实草,千刀万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