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页

总体来说,这份考卷做的是相当漂亮的,朱文圻的回答中,多数内容的来源还是依靠当初在泉州时朱允炆与格里安奇的对话,小家伙润色了几分,加上了一些自己的附充。

虽然有照猫画虎的成分在,但附充的内容能够紧扣主题不跑偏,说明朱文圻是吃透当初那段对话的核心精神的。

即以经济行为替代军事行为,实现对海外诸国的控制。

而开海,最大的好处,则是使得大明沿海地区的官员、百姓逐渐富有进取精神。

对于海外隐藏着的巨大财富充满期盼,进而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自身。

这种思想落实体现于泉州港那几乎年年革新进步的造船业。

能够顺利通过考定,朱文圻的入学便顺理成章,也可以让其他人得以服气。

“湖畔学堂里没有等闲之辈,你自幼聪慧机敏,但容易自满,在这里切要记住谦虚,虚心向每一位同学学习。”

晚上回到皇宫吃饭的时候,朱允炆这个做爹的语重心长的教诲道:“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每一个人其身上都有长处所在,你想要变得更强大,就一定要多去发现和学习。”

“谨遵父皇教诲,儿臣一定少说多听,谨言慎行。”

“嗯,你能明白就好。”

交代完二儿子,朱允炆又看向一旁埋头吃饭的老大:“你这边,我倒也对你有个安排。”

捧着碗的手顿住,朱文奎忙放下:“恭聆父皇示下。”

朱允炆笑道:“朕本来是打算让你在湖畔学堂再待上几年的,不过最近这南京城里闹了不少幺蛾子,倒是给朕一个新思路。”

“父皇说的,是最近撒了欢的那群纨绔吧。”

热孝结束之后,南京城的治安水平直线下降,酗酒闹事的二代不计其数,虽说没出过什么如杀人、奸淫这般恶劣的大案,但烟花、赌档等地打架斗殴的可不少,更别说京郊那座球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