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页

背后评人长短可不是什么值得提倡的事,但这个问题已经出了朱允炆的口,进了朱文奎的耳朵,不回应当然不可行。

朱文奎只好硬着头皮:“专断霸道,雷厉风行。”

这八个字何止是朱文奎的评述,也是整个朝堂上下对许不忌共同的认知。

“许阁老每月初一入朝上文华殿,百官早到的,都在文华殿外面候着等,许阁老的车辂不到,大家都不敢入。”

对这种人尽皆知的事,朱文奎都不信朱允炆就住在皇宫里会不知道,所以直接拿出来说:“群臣避道、礼绝百僚,大家伙背后都说,怕是前朝权相胡惟庸也不过如此罢了。”

“呵,胡惟庸?”朱允炆嗤的一声笑了出来,轻蔑摇头:“他跟胡惟庸比起来可是远远不如。”

论相权,把内阁几乎变成一言堂的许不忌显然是远超过胡惟庸的。

毕竟洪武朝,太祖皇帝是一日一朝不辍,天下的大事小事都要过太祖皇帝御前,说起来胡惟庸似乎很牛,但更换部院大臣这种大的人事任命,决断一省发展,调拨支使国库财政去落实某项政策这种国家大事,胡惟庸那是一丁点话语权都没有的。

怎么都得太祖自己拿主意。

哪比得上许不忌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十个胡惟庸加一起,执政生涯中花出的银子都没有许不忌一年随便批两个条子扔出去的多。

但许不忌还是比不上胡惟庸。

原因就在于,人家胡惟庸是淮西勋贵集团的老大哥。

手里可不仅仅有相权,还有兵权。

所以胡惟庸跟蓝玉都死了。

当整个国家的政权跟兵权合二为一的时候,就是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