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页

还有就是大理寺、刑部两个司衙,前者抓审判以及复核冤假错案,后者负责攻坚内阁挂牌督办的大案要案,多数都是在这最后一年完成的。

前面四年都侦破不了的案件,最后一年就可以完成了?

没办法,时间紧任务重,完成不了就得摘帽子啊。

对于这个中的事情,许不忌已经跟朱允炆通了气。

先把成绩单拿出来给天下人看,回头内阁再来翻旧账,不仅要查细,还得会驱虫拍苍蝇。

“总成绩单便是如此,下面让各部、各省的主官各自汇报其职辖内的工作吧。”

收起稿纸,许不忌躬礼下台,坐到了距离朱允炆左手边不远的位置,一探头,便也可以跟朱允炆通上话。

“陛下,接下来的汇报时间可能会很长,您要是累了,可以先去休息室歇一阵。”

“不用了,朕听着。”

朱允炆抬手拒掉:“朕也听听看哪里有毛病。”

“诶。”

第一个上台的自然是户部,随着大明的经济腾飞,十几年来户部都是中央各部之首,一直稳稳压在吏部和礼部的脑袋上。

现任的户部尚书也是个熟人,杨溥。

三杨命运各不相同,杨士奇早早致仕归乡,杨荣在通政司通政的位置上一待就是多年,内阁也懒得调动,主要是杨荣这个大管家做的太好。

虽然不与之升迁,但确将他的品轶从正三品给明确成了正二品,与各部尚书平级,算是升品不升迁。

而杨溥就天南海北的到处调动,地方官做过、漠庭也去过,兜兜转转的调回中央,也混进了权力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