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页

这夏禹一时还真不好回答, 只能模棱两可说脑子里就是冒出了这样的想法,可以这样做成面条吃。夏禹不说还好,一说虞象更认为夏禹果然是天授智慧,非同寻常之人也。

“夏, 跟我去枌榆吧。这里的人太少了,丛林到处是山与树, 也太过危险不利于种植。

枌榆那儿地势平坦, 是种植的好地方。回到了枌榆, 有你的帮助我一定能够继任我兄长的首领之位。等我老了,我将推举你为贤者, 成为大首领。”

木炭在旁边做个无情的翻译机器。

夏禹瞅了虞象一眼, 其实迁徙这个事儿, 很早之前夏禹不是没考虑过。尤其是随着夏氏族的人口渐渐多了起来,所需开垦的种植地也越来越多。

丛林四周树林茂密,群山环绕,这种环境其实不适合大力发展种植业。不仅是开垦困难,最关键的是丛林中的野鸟、小型食草动物太多。

每年为了保证粮食的丰收,种植之后,夏禹都要安排大量的人力防止粮食被这些野生小动物给啃吃了。

当然也还有一点,这里的矿物质太少了。

比如夏禹要找的铜,他一直没找到。如果夏氏族始终局限在这里,恐怕也就只能在石器跟木材时代打转了。

文明是不进则退的,现在这座丛林还没被夏氏族探索完。可哪怕没有暴雨之类的天灾问题,再过十年二十年,夏禹敢保证夏氏族的人口会迎来更加夸张的暴增,到时候丛林中的可利用资源就会紧缺起来。

一旦到了那时候,夏氏族要么迁徙扩张出去。要么也开始分流,就是分出一部分的人口让他们离开丛林,带上一定的物资让他们去往别的地方生存。

前者是夏氏族最终还是要走出这里,那么要早做准备。后者夏氏族会被固定在原地,一旦夏禹自己离世,这片丛林中最好的结果就是原始人们一直生活在这片‘世外桃源’。差一点的结果就是哪天逐渐陶器、铁器发展起来的智人们,再次发现了这里的原始人们,最后把他们屠杀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