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页

他真想啊,真想这篇文章里写得都是真的。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着光明的前途。”

我们国家的前途,真的会像这位学生笔下那样,充满了光明吗?

当前的局势,让张国译不得不感到迷茫,前路在哪里?列强环伺,国民麻木,当局不作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当真还有着前途?

可看着文章前半段对局势制度的分析,张国译却笃定,若他们国家的青年人人都如这位学生一般,那国家当真会有着光明的前途。

少年强则国强,这正是他教书育人的初衷。

张国译自认没什么本事,有生之年报效祖国的法子,也不过是耗尽这一身心血,以期教出更多的栋梁之才罢了。

就像是一颗颗螺丝钉,这时候的每个人都在用着自己的法子救着国家,那么多人拧在一起,何愁国家不兴?

我们这个民族,最最最团结了。

在陈知意交卷之后,张国译单独抽出了她的试卷,和中文系主任李友渔教授等人一起,在场诸位皆一一品读了这篇文章后,最终拍板决定,不论该学生其他科目考得如何,他们中文系都要定了这人。

其中李友渔因为曾经对那篇《说张三》的作者容与,一度生起过爱才之心的缘故,还隐约的觉得这篇文章的行文风格有点眼熟,却没想起来是眼熟谁。

但令中文系的诸位教授十分尴尬的是,这位叫陈知意的学生成绩很是优秀,除了国文拿了高分之外,其他数学地理等科目,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