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页

就像是一颗颗螺丝钉,这时候的每个人都在用着自己的法子救着国家,那么多人拧在一起,何愁国家不兴?

我们这个民族,最最最团结了。

在陈知意交卷之后,张国译单独抽出了她的试卷,和中文系主任李友渔教授等人一起,在场诸位皆一一品读了这篇文章后,最终拍板决定,不论该学生其他科目考得如何,他们中文系都要定了这人。

其中李友渔因为曾经对那篇《说张三》的作者容与,一度生起过爱才之心的缘故,还隐约的觉得这篇文章的行文风格有点眼熟,却没想起来是眼熟谁。

但令中文系的诸位教授十分尴尬的是,这位叫陈知意的学生成绩很是优秀,除了国文拿了高分之外,其他数学地理等科目,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特别是外文这一科,这位学生竟拿了满分的好成绩。

而陈知意填的志愿单上,第一志愿正是外文系。

不过没关系,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嘛,总是分不清什么才是兴趣爱好,什么才是她真正应该走上的道路的,中文系的教授对这位学生一时的“误入歧途”十分包容,并且礼貌电联了外文系的诸位教授,含蓄的表达了想要陈知意转来中文系的想法。

初初听明白了中文系这群老匹夫,在酝酿什么想法的外文系教授们:“???”

他们外文系好不容易来了一个满分的天才,你们中文系的嘴皮子上下一碰,就想把人要走?

文章写多了吧,做什么美梦呢?

一时间两拨人争论不休,中文系的人振振有词,“该学生一腔爱国热血,观其行文,如若放到我中文系悉心栽培几年,将来必定又是一代文学大家!”

“当前国情下,最需要的就是此等能开启民智的人才,反倒是你们那些西言西语,可以暂且缓缓!”

“这位学生文章写得如此好,自己应该也是对我们中文系心生向往的,只不过是一时没有写对志愿!”

不愧是天天在报纸上耍嘴皮子的人,理由就是多,然而外文系的诸位教授,却一律都只用一个理由便将人挡了回去。

“人家外文满分,而且报的志愿就是我们外文系。”

正是因为两拨人争论不休,陈知意归属未定,这才导致简容看到的那份录取名单上,没有她的名字。

毕竟不论是放在哪个系的名单里,另外一个系都坚决不同意。

第48章

简容说得没错, 燕京大学的确已经确定了录取名单,陈知意的同学里,家里消息灵通的, 基本都知道了自己录没录上。

陈知意心态放得很平,她当初考了好几所学校,现在手上已经收到了其中一所学校的录取通知,燕京大学能上当然更好,没上也只是有点遗憾。

这天, 陈知意刚写完《保罗》的稿子,出门去外面散了一圈步回来,发现她家门口站着两个四五十岁左右, 气质儒雅的男人。

她现在住在附中附近, 这片住宅区往大学的方向走, 就是一条十分清幽的林荫道,炎炎夏日里是一个很适合放松散步的所在, 平常陈知意都习惯午后来这里走走。

这个时间段,她都是不待客的,突然看到两个陌生人,且明显是冲着她来的, 陈知意脚步一时有些迟疑。

这两人,一个是燕京大学中文系的张国译教授, 正是当初在考场上, 第一眼看中了陈知意文章的那位监考老师, 另一位,则是燕京大学外文系的主任刘贻燕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