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页

感谢上辈子的国家,陈知意可以说是这个时代里最具有文化自信的那拨人了。

她学习其他国家文化中先进的那部分,但更钟爱本国的那些经典。

刘贻燕虽然大度的允许了张国译在她面前,小小的挖一下墙角,但在听到陈知意没怎么犹豫,坚定的选择外文系之后,脸上还是没忍住带上了一点笑意。

张国译还想再争取一下,刘贻燕没让他再开口,提醒的咳嗽了几声。

“知意你这次招生考试,外文成绩十分优秀,是建校以来少见的满分,”说到这里,她脸上的笑容越发和蔼,“九月开学后,你在学校里有什么不懂的,随时都可以来找外文系的所有老师解惑。”

===第42节===

刘贻燕下学期有一门课教的正是大一新生,此时确定了陈知意是自己的学生,她也不再耐烦叫劳什子“陈同学”了,直接开口,就是亲切的“知意”。

张国译几次试图说话,都被老友给打断了,他又一贯是个谦和君子的作派,做不出贸然插话的失礼行为,只能白白站在一旁看着这师徒二人相谈甚欢,直到出了陈知意家的大门,他都没再找到再劝人几句的机会。

陈知意也是松了一口气,她这人是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性子,像是简容几人那样心怀鬼胎的,她算计回去眉头都不会皱一下,偏偏像是这位张教授这样,一片殷殷的慈爱心思,她反倒最是难硬下心肠拒绝。

她当初选择外文系,其实是经过了一番考虑的,排除了已经念过一遍的中文系,其他还有许多选择。

但凡陈知意是个理科生,她直接就选物理化学这些学科了,可惜两辈子她都是偏文科,列出了许多可选的学科后,最终她还是确定了外文系。

这也是之前受了翻译《保罗》的启发,有许多很好的,对这个时候的某些人会很有帮助的书和思想,陈知意都想试着将它们翻译过来。

只希望很多爱国志士,能因此少走许多弯路。在外文系主任刘贻燕教授,亲自给陈知意送了录取通知书后,燕京大学内就有了一些关于这届新生中,出了一个天才的传言。

据传这位新生报考的是外文系,但却因为国文考得太过出色,当场就被中文系的一位教授看中,此后经过中文系诸位教授的讨论,全体一致决定不论该学生成绩如何,都要破格将人录取进中文系。

但戏剧性的是,该学生并不需要这份破格录取,在继国文考试惊艳了诸位教授后,她又在外文考试上拿了满分。

听说过这个消息的不少人,都深深的体会到了什么叫世界的参差,有的人为了考大学拼死拼活差一分,有的人却在同一场考试后,被两个系的教授争相录取。

不过本来每年燕京大学的招考,都会出现一两个“怪才”式的惊艳人物,这件事也就是在燕京大学的诸位学子中,引起了一场短暂的讨论,等风潮过去后,也就没多少人再关注这件事了。

但听过这消息的人,心里却都难免的对这位学生,生起了一点好奇的心思。

九月开学,在此之前陈知意还要去好几趟师范附中和燕京大学,办理一些必要的手续。

随着她第一次来燕京大学办事,“陈知意”这个名字迅速的在留校的学生中传播开来,不少人都知道这就是这届新生中,引得外文系和中文系争相录取的那个学生。

周妙妙也成功升学了,不过她和陈知意去的不是同一所大学,几份录取通知书中,她最终选择了一所和陈俊宇相同的,远在沪市的学校。

这是大学之前,她们能待在一起的最后一个假期,两人一起回师范附中拿了中学毕业证后,周妙妙要再陪她去燕京大学交材料。

她们俩认识的时间不算长,但周妙妙却十分依赖陈知意,她性格其实被养得有点柔顺,可和陈知意待的时间久了,她受到影响,慢慢的也开始变得有主见起来。

其实踏出第一步,也不算太难,以前只是没有人这样教她,如今开始自己做一些人生选择后,周妙妙确实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

像是决定和陈俊宇一起去沪市念大学,像是哪怕有一天和陈俊宇分道扬镳,她的人生中也会有着其他许多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