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页

简儒文当初受邀去欧洲游学时,独独只带上了简容这个女儿,就能看出来简容在他心里的地位。

简容是他的老来女,平时最为疼爱,又刚受了那么一番委屈,实在是可怜,在她三番五次的要求之下,简儒文到底没坚持住原则,叹息一声后,联系了众多好友和学生。

他心里虽然不愿意随意的和这位后起之秀结仇,但这却不意味着,他认为对方有什么能威胁到他的实力,容与势头虽然猛,但出世的时间实在太晚,和简家相比还算不得什么。

简儒文是在官场上混过的,深谙“斩草不除根,春分吹又生”的道理,既然已经要出手得罪对方,那就必定不能再让容与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本来事情也是朝着他的想法发展的,许多报社都看在他的面子上,停止了《保罗》的连载,报纸上有关容与和他的小说的讨论,一下子几近销声匿迹。

虽然其中的大多数报社,都是持的中立的态度,既观望着容与的动静,又碍于情面没拒绝他。

唯一的例外就是燕京日报,即使是在这种四面楚歌的形势下,燕京日报仍旧坚定不移的、立场鲜明的站在容与身后,不仅照常连载《保罗》,还淡定得仿佛从没有收到过各地来的解约合同一般,半点没有要为容与活动一下关系的意思。

甚至就连容与本人,也仿佛毫不在意自己被文学界封杀一般,没对外发表过什么文字,也没争取过解约报社的支持。

事出反常必有妖,简儒文虽然因为对方一派的风平浪静感到了一点不安,但在当前的情况下,受限于认知,他也的确是没想到容与还会有什么破局的法子。

毕竟近代以来,华夏还从未出过这样的先例──一本华夏人所写的小说,竟然在西方掀起了一阵狂潮。最先了解到陈知意处境的,是同在文学界又知道她笔名的林路留。

因为陈知意,林路留如今大半的时间都待在了燕京,还被沪市的朋友笑称为“身在曹营心在汉”,头上虽还盖着他们“南派”的帽子,但心已经飞向了北方。

他如今和陈知意仍旧保持着书信的交往,得知这件事后,立马就给人去了一封信,询问需不需要帮助。

其实不待陈知意回信,林路留就开始为她活动各方面的关系了,至于简家之所以出手的原因,联系到简容和萧肃之间的关系,他心里面也有点猜测。

只恨这简家欺人太甚,插足了别人的家庭,还要毁了他知己的前程!

林家真论起人脉地位来,门第其实要比简家高得多,毕竟简家是从简儒文这一代,才开始真正发迹的,而林家却是连续几代,家族里都必会出一个文坛泰斗。

林路留出面后,的确是有一些中立的,其实不大愿意为难容与的人,看在林家的面子上恢复了对《保罗》的连载。

但林路留毕竟不能代表整个林家,且他如今的地位,在简儒文面前还是要自称小辈,所以虽然有那么几家报社动摇了立场,但对容与目前孤立无援的情势来说,仍旧是杯水车薪。

收到陈知意回信的时候,林路留刚给他祖父去了一封信,阐明了他对容与的感情,请求他祖父出手解了容与目前的困境。

对简儒文来说,他林路留还是个小辈,但简儒文在他祖父面前,不也只是一个小角色?

可信刚寄出去,林路留就收到了陈知意的回信,打开一看,居然只有短短的一段话,请他不必为这件事费心。

一时间林路留的心情真是十分复杂,既感慨于知己的洒脱和善良,又不由得因为这场无妄之灾,更加的怜惜对方。

她一腔报国热情,什么都没有做错,凭什么要经受这样的不公平对待?

此时和林路留想法相同的,还有正躺在病床上的萧肃。

萧肃是简儒文的门生,受了他的影响,在对外的立场上也是个主和派,但哪个热血未消的青年,能没有一个上阵杀敌、驱除鞑奴的志向?

从《说张三》开始,萧肃就对容与此人十分欣赏,再在后来,每日追着《保罗》的连载,品读出他隐藏在通俗小说的外皮下,那种种精辟的见解后,他更是对这位先生推崇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