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但是十余年前, 谢钊临硬是让大运河延长一段并绕了个小弯, 修到了雍都郊外,与绕城而过的雍水相连, 以彰皇城之威。

这一段耗资无数, 工期也因此延后了好几个月。

两个月后,南巡的日子到了。

文清辞果然如那天兰妃说的那样,随圣驾一道而行。

穿书之后, 文清辞还没出过这么远的门。

因而一路上, 他便忍不住四处多看了几眼。

雍都城郊的渡口,早在前几夜就挤满了人。

上回封禅, 庄严肃穆。

官道两边甚至还拉起了厚厚的帷帐,寻常百姓难以接近。

但这一回却完全不同了。

当今圣上有贤德之名, 在大多数人眼中, 他平素的为人处事也很亲民。

殷川大运河是谢钊临登基以来建立的功业之一, 当初修建时便说是要“连通南北、与民方便”。

因此这一回, 皇家特意没有在渡口撑帷帐, 专程与民同乐。

闻讯周遭百姓全赶了过来,所有人都想借此机会一睹圣上还有宫中贵人的相貌。

“……文先生该上船了。”小太监轻声在马车外说。

“好。”话音落下,就见一只纤长又有些苍白的手,缓缓从内撩开了车帘。

文清辞从马车上走了下来,缓步向渡口而去。

随天子出巡是一件无比隆重的事,好几周之前,宫里便派人来为他量体裁制了一件礼服。

这身礼服仍是月白色的,但材质却和文清辞常穿的不同。

甫一走出马车,缎面的礼服便泛起了冷光。

将文清辞原本就精致清冷的五官,衬得更少了几分人间烟火味。

哪怕他唇角带笑,仍显冰冷疏离。

远处围观的人群都安静了几分,不知是谁先起的头,忽然有人将手中的花束抛了过来。

文清辞虽恶名在外,但他对这些百姓而言,更像是一个活在话本上的人物。

看到这宛如神降世的样子,他们瞬间将那些事抛到了脑后。

这是什么意思?

文清辞自己倒是先蒙了。

虽然说是“亲民”,但从马车到渡口的路也就七八步而已。

不过转瞬,那抹月白色的身影就消失在了众人的眼前。

文清辞上船后,便不再多想渡口的事,然而早他几步上去的谢不逢远远看到这一幕,却不由自主地蹙紧了眉。

少年的心中隐约有些不爽。

……

此次南巡,共启用巨型画舫六十艘整。

身为翰林的文清辞,登的自然是最大的那一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