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入夜,背街窄巷的四合院中。

宋知府和渤海使者坐在桌边畅饮,两只白瓷酒杯轻轻一碰,两人谈笑风生,满面红光。

使者晃了晃杯中美酒,一饮而下:“果然不出我们所料,那个姓喻的嘴上夸口

,其实根本做不到。”

宋知府冷笑道:“他还不许本官进盐场呢。以我之见,他最多只是让那些刁民重新修了几座大灶,没日没夜地逼着他们煮盐,花上六七日的功夫,这才勉强得了千八百斤的盐。”

“这点产出,也就一万两黄金,咱们还出得起!”使者咬紧后槽牙,将酒杯重重一搁,显然,这么大一笔黄金,对于这些渤海商而言也是大出血了,并没有他嘴上说的轻松。

连宋知府都有些肉疼,讪笑道:“要不是喻行舟非要横插一手,这么多黄金,花一辈子也花不完啊……白白便宜了他。”

使者脸颊抽搐一下,哼道:“不过是压榨民力罢了,谅他也制不出多少盐,他卖多少,我们就买多少!等那些刁民被逼到走投无路,咱们再来添把火。”

“到时候,多少黄金,他都得吐出来,倒赔给我们。”

※※※

津交盐场。

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日头正盛。

宋知府猜的没有错,喻行舟确实叫人重新建造了一座灶,不过比原来两三米的大灶要小上许多,周围用火山岩砌成膝盖高的灶台,中间用蜂窝煤取代木柴做燃料。

一个盐工一面往里倒卤水,一面好奇地看着另外一人按照喻大人的要求,将烧制好的草木灰一点点倒进锅里。

“头一次见煮盐还要倒灰的……这盐煮出来能吃吗?”

几个老盐工面面相觑,一脸狐疑地望着那口大锅。

随着锅中卤水升温,竟然真有洁白如雪的盐晶一点点析出,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堆积在锅底,盐晶细腻,欺霜赛雪,比之前在海边晒出的粗盐,还细上数分。

“老汉在这个盐场干了一辈子,还没见过这么白这么细的盐呢!”

老盐工咂舌,顾不上烫手,用勺子捞起一点,食指小心翼翼沾了些许,舌尖尝了尝,满脸震惊:“一点苦味都没有了!”

其他盐工也赶紧跟着尝了尝,不约而同浮现出惊喜之色。

花渐遇啧啧称奇:“原来这就是陛下说的,把粗盐提炼,去掉杂质后的精盐。”

“这个可比以前渤海国出产的那些灰白色的粗盐粒味道好多了。没尝精盐之前还不觉得,只怕我以后再也吃不下粗盐做的菜了。”

喻行舟颔首道:“关键是草木灰的比例要配好,才能投入外面的晒盐池。”

花渐遇道:“喻大人放心。”

几人都是行动派,为了抢时间,花渐遇立刻分派人手烧制大量草木灰,调配比例撒入盐池同卤水一同暴晒。

另外专门制造八蓬风车的工人,已经依样画葫芦,造出了好几个大风车,在海岸边牢牢固定好,再安装上水车。

随着一架架八蓬风车架起,带动水车换换转动,另一头延伸出的木栏上绑有粗绳,每隔一段距离,在滩涂竖一根木桩,木桩顶端装有滑轮组,绳上吊着吊篮。

只要盐工们将晒出的盐收集好装进麻袋,利用风力和水力,便能自动往仓库的方向运,大大剩下了搬运的人力。

盐工们睁大眼睛,望着半空中吊篮自行滑向仓库的方向,纷纷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一个老盐工噙着泪花苦笑道:“要是早点有这个玩意,我那苦命的孩儿,也不至于年纪轻轻就因为背不动盐袋,被渤海国那群可恨的管事打死了……”

※※※

一连着几日,儒城的官盐天天开门售盐,最开始还只有几百斤,第二日便翻了个倍,但依然被渤海商人强行拿黄金买走。

几天后,眼看着官盐卖的盐越来越多,每天都用驴车队,一车车拖过来,每天清晨,百姓们都能看见大量盐袋被运来。

偶尔洒出一点,就被人哄抢,官府的差役也不管,根本不心疼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