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大兴交子

问道:“可之前上国使者来的时候说了,这根紫檀可是值一贯钱的啊。”

这时候他就把魏忠贤说的上好紫檀给忘了。

那商人用一种爱卖不卖的语气道:“对在下而言,只有两根紫檀一贯钱才有赚头,如果国主觉得亏,也可以再等等其他商人来此。”

穆勒讪笑两声不说话了,毕竟在乾国的帮助下,蛮勒国控制了普通土人的食物来源后人力十分廉价,就算两根紫檀一贯钱,对他而言也几乎是纯利。

可当他想命令自己的手下不要从那些大乾商人手里购置那些铁锅之类的东西,只换钱时,却遭遇了一个难题,那些人不同意。

理由也让穆勒难以反对,他们觉得现在蛮勒国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先扩大势力,把周边的土人都拉拢到他们手下,这样以后他们才能从大乾商人手里购置到更多的东西。

甚至还有人直言穆勒的决策有问题,毕竟辛苦劳作的又不是他们,就算赚得少一点也没什么关系,做生意可都是有风险的,万一赔了怎么办?

他们现在已经开始排斥身上那些不合身的绸缎了,迫切想要置办几件合身的绸缎衣服。

吃的喝的也都要讲究起来,有些人还沾染上了魏忠贤故意传播的坏毛病,脚不能踩到土路上,到外面出行必须要有轿子抬着才行,所以好轿子的需求也很大,并且一个个还都想要大乾的优质桌椅。

一切都和魏忠贤预设的走向没什么区别。

只是被手下逼着做一件事,让穆勒的心情很差,但同样是被手下逼着干一件事,秦构的心情就很好,因为那件事对他来说真的算是一件惊喜。

随着大乾的商贸越来越兴盛,用铜钱交易的弊端也越来越大,携带不易,在大宗交易时结算很麻烦,交易一次,数钱数半天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至于解决办法,大乾也有现成的制度,蜀地因为道路艰险的缘故,带着大批铜钱交易完全是自找麻烦,

所以一些蜀地的大钱庄联合起来,发行了一种名为交子的通兑券,不过那交子的流通范围并不大,只有蜀地那些大钱庄开设分号的地方才流通。

于是就有官员提出铜钱交易不便,可以大量发行能全国通兑的交子来解决这个问题,几乎所有官员都认为其乃良策。

秦构听了心里大喜,封建时代出现纸币不是什么好事,因为那些官僚可没有能力控制好纸币的发行量,钱肯定就会越印越多,然后就会物价飞涨,民怨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