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着皇后不屑的神情,永正帝难得的心虚了一秒。

他轻咳一声,低声道:"我想追封晖儿而端慧太子。"

即使他膝下还有别的儿子,但晖儿始终是他心目中最适合太子之位的儿子,无人能替代,随着他坐上这个位子,思考的方向一再转变,永正帝也不免有几分后继无人之憾。

三子徒时就不用说了,四子徒历和五子徒昼其心性都不配为帝,一想到后继无人,即使是永正帝也不免有些心焦,也越发怀念起自己聪慧过人的长子了。

皇后一瞬间很难说自己心里是什么感受,要是以往,她必定是会高兴的,而如今虽然还是高兴,但想到晖儿已经成了环儿,与其追封晖儿,还不如给点实际的好处给环哥儿。

但她也明白,环哥儿既然已经是旁人家的儿子了,他们做为前世的父母也只能从旁照抚一二,这皇位传承终究是错过了。

皇后垂眸道: “臣妾谢过皇上。”

永正帝心知皇后仍然有几分不满,但有些事他真很不下手,当年对李氏是如此,如今对李氏也仍是如此,他长叹一声,轻声道:“你且好好休息。’

说着不敢再看皇后神情,匆匆回养心殿去继续工作,新旧交接,加上年关将至,他这里也着实忙的不可开交,要不也不会将四皇子府里的妃嫔都忘到脑后了。

皇后恭送永正帝离开,直到永正帝离开后,仍有几分回不过神来,贾元春瞧着永正帝离去的背影,眼眸微眯,柔声劝道:“娘娘,这可是喜事啊。”

“是喜事。”皇后顿了顿道:“但来的太晚了。”

况且比起儿子封什么端慧太子,她更想要废太子和李氏给晖儿填命,再不让环哥儿多得到一些实际的好处,毕竟晖儿都转世了,这祭不祭祀什么的也不再重要了。

众人劝了劝,无论如何,大公子得以被追封是喜事,皇后言里的人都难得的露出了几分喜色,看得出来,圣上仍旧视长子为继承人,对其他的皇子都有些不满意,有了这个旨意,也不怕其他宫里的人对他们坤宁宫的人颐指气使了。

三皇子是个傻的暂且不论,自四皇子的养母一郎氏没了之后,四皇子也沉寂了下来,也就只有生育了五皇子的耿嫔时不时在皇后跟前找存在感,如今有了封端慧太子的旨意,瞧瞧耿嫔还怎么在娘娘跟前蹦跳。

贾元春见皇后面色渐缓,大着胆子提议道:“娘娘,既然是喜事,何不惠及他人呢?”

皇后不解,“什么惠及他人?”

贾元春假意抹了抹泪,“说起来,这些年来府里没了的孩子着实不少,要是追封,不如将宋嫔的两个旱天的小公主还有和嫔所出的小皇子都一起追封了呢?让这些孩子们即使在地下也有口饭吃。”

早天的孩子无享祀,只有生母在他们的祭曰略略祭拜一番,要是连生母都没祭祀,那就真成了孤魂野鬼,在地下饿肚子了,如今圣上既然要追封长子,何不把这些天折的孩子也追封一番,即使不追封,让他们得入祠堂享祀也是好的。

皇后微微沉吟,“你说的也是。”

她的儿子找到了,旁人的孩子还不知去了那里,都是晖儿的兄弟姐妹,让那些可怜的孩子有一口饭吃也是好的。

她本就心善,在找回儿子之后,有感于上天恩德,对其他的言人也越发和善,像这种抬抬手的事情,她也不妨做做,她吩咐道:“你且拟个折子,待我上奏给圣上。’

事关重大,她也不好擅自决定了,但这是好事,想来圣上也不会反对。

这事传了出去,旁人也就罢了,宋嫔和和嫔倒是亲自来了坤宁宫谢恩,她们自从失女、失子之后便被永正帝忘到脑后,就连自己的子女也被永正帝给忘了。

以往她们在四皇子府上时,每到了孩子的生辰祭日,四皇子妃都会特许她们出言给潭拓寺给孩子办场法事。

但言里规矩大,她们也不好出言,正愁着以后不知道该如何祭祀孩子们呢,没想到皇后娘娘竟然会让她们天折的孩子得已入祠堂享祀。

为了这事,宋嫔和和嫔郑重的对皇后三跪三拜,谢皇后恩德。

只有失去孩子的母亲才明白,没有什么比不能祭祀孩子,眼睁睁的看着孩子在地下饿肚子更痛苦的事了。

果然永正帝收到折子之后,二话不说的便就应了,这些孩子们都是他的骨肉,他做为父亲,自然也舍不得孩子在地下受罪。

永正帝当下便让钦天监整理好天折的皇子、皇女生年资料,旁人也就罢了,但翻到和嫔当年所出小皇子的生卒年时,永正帝微微沉吟,总觉得小皇子生卒年似乎有几分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