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伴读,其实徒毗私心上倒是希望林妹妹能来陪他读书的,这才是真正的‘伴读’呵,不过这种事想想就好了,真要让林妹妹来陪他读书的话,他也不敢的。

一想到四皇子他身边一正、二侧、四底都占满了还不够,还有三个名门闺秀等着他安排,徒晰就巴不得这家伙永远见不到林妹妹。

虽说永正帝和雍正相差甚多,永正帝除了也排行四之外,在政事上压根不能和雍正相比,好在这徒家王朝不似原本的清朝是异族王朝,同为汉人血脉,在推行政令上的阻力小些,不然以永正帝的性子,这皇位不见得能坐得稳。

虽然永正帝不似雍正,但他感觉得出来,四皇子这位便宜哥哥的好色程度倒是不输给乾隆了,是以如非必要,徒晰打死都不想让四皇子见到林妹妹。

且不说这事,徒晰郑重谢过皇后,虽然永正帝是个渣爹,但皇后娘娘当真是个好人,自他入宫以来多有照顾,要不是皇后公正,他跟他母妃还不知道会受到多少年妃的蹉磨。

他将皇后提供的名单拿来一瞧,没想到第一个的便是梅翰林的儿子一梅文清。

皇后笑道:“梅翰林不急不燥,甚得圣心,其子据说和他一般,是个稳重性子的,况且非翰林不入内阁,梅斡林眼下不显,将来倒是大有可为。"

翰林这官职看起来普通,但前程远大的很,目前翰林院里的几个翰林她瞧了一圈,以梅翰林的机会最大,点其子为伴读,一方面不打眼,另外一方面这将来也大有可为。

徒晰沉吟了一下,最终还是翻了页。

说到梅翰林必定会想到薛宝琴,还有当年意欲悔婚的梅家人,他对梅翰林这个儿子便没了什么好印象,况且红楼里也只是提到他一句,就连名字都没有,人品什么更不用说了,但从其有意毁婚一事来看,想来也是好人有限之人,不如不要。

至于第二个,竟然是四王八公中的北静王!?

乍见这个人选,徒晰都不由得吃了一惊,“怎么是他?”

皇后笑道:“北静王年纪虽然大了些,但他出身四王八公,又有几分才华,倒是可以一交。”

说到这里,皇后难得有些尴尬,北静王岂止是大一点,根本就是大很多啊,比晰哥儿足足大了九岁,再过几年便可成亲了,其实并不适合做伴读,可是一想到北静王背后的四王八公,皇后便舍不得放弃,还是将其放入了伴读人选之中。

徒晰沉吟了一下,反问道:“他们的目标不是四皇子吗?”

他口中的他们指的自然是四王八公。

皇后有些意外徒酬知道这事,但一想甄妃在宫里也算有几分本事,能知道这事也不算奇,淡淡的解释道: “四土八公怎么可能有忠诚可言,他们不过是两面讨好罢了。

虽是如此,但她也不得不承认,四王八公其实是更看好老四的,毕竟四王八公的势力大多投向了四皇子,只有北静王和荣宁两府挑选了徒晰。

四皇子要上位,四王八公自然能靠着四皇子吃香喝辣,倘若是徒晰的话,就北静王这么一份香火情,再加上荣国府错综复杂白交情,徒晰总是会荣养着四王八公,不会主动找四王八公的麻烦。

怎么瞧,四王八公都立于不败之地,只不过挺恶心人的便是。

徒晰微微挑眉,倒是想到了另外一件事,四王八公之中,以北静王府最是子嗣单薄,北静王并无年龄相仿的女儿或妹妹,怪不得会投向他了。

徒晰扰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看向下一个,皇后也不恼,细细跟徒盼解释,她挑的人数不多,也就七八个,但个个都算得上是朝庭中有几分人脉的。

但那么多人之中,徒晰有印像的也就只有梅翰林的公子和北静王,余者在原著中连带都没带上半句,再想着这伴读也算是他的脸面,徒晰一时间也不由得犹豫。

他倒不怕得罪人,就怕这些伴读品性不好,又或着混杂着其他家的势力那便就麻烦了,是以一时间着实犹豫不决。

瞧徒毗似乎这些人都看不中,皇后微微挑眉问道,“莫非你想让荣国府的人进来吗?”

这一次挑选伴读,他也略略打探了一下荣国府里头两个小公子的品性。毕竟晰哥儿嘴上不说,但是对于荣国府里的几个孩子倒是颇有几分交情,但打探之后,皇后不得不说她是极失望的。

明明那两个孩子在荣国府里享受着最好的待遇,就连读书上也比时哥儿要早上几年,养的着实精细,但却连晰哥儿的一半都没有,宝玉甚至小小年纪就好色的很,像这样的人,她说什么也不敢放到晰哥儿身边的。

徒听摇了摇头,"不!宝玉和兰哥儿都不适合言里,硬让他们进言只会害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