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沉吟道:"来人!让人取我的和合二仙金簪过来。"

儿子做事向来顾前不顾后,她少不得得帮衬一二了。

德贵大妃亲自将这和合二仙金簪括到和妃头上

“你既喝了和字封早

笑道·

云贵人妃亲白符这和合二仙金曾细到和妃夫工,天道你既赐了和子封号,这和合二仙金替最

是适合,”

这和合二仙指的是拾得与寒山两位名僧,两位名僧相知相惜,友谊长存,金簪又做如意形,寓意吉祥如意。将这和合二仙金簪赏赐给和妃,也是希望众妃嫔能和谐相处,后宫和睦。

和妃扶了扶金簪,恭敬回道: "谢贵太妃赏赐,嫔妾自当尊从贵太妃教诲。"

漂亮话谁都会说,可做不做,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和妃好歹还给了面子,武嫔也闻弦知雅意,乖乖的低头饮酒,但年妃却连面子都不肯给了,一双眼睛直盯着永正帝,未语泪先流,好似受了极大的委曲一般。

一旁的德贵太妃看的直皱眉,自从儿子登基之后,她已经很少见到有人敢这么不给她面子了,偏生永正帝极为受用, 瞧着年妃时一脸心疼, 好似恨不得把年妃抱在怀里哄着。

其实对于封甄妃为和妃一事,永正帝自个是有些心虚的,毕竟他私心偏向年妃,当年情浓之时也允了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这一次因为老四让人毁花之事,为了补偿晰哥儿,他只好封了甄妃为和妃。

虽然是为子赔罪,但怎么说也是没守住当年与年妃的约定,永正帝难掩歉意,说是让年妃与德贵太妃亲近,好多多受德贵太妃教诲,硬是让年妃和和妃换了座次,又频频让人给年妃赐菜,不只是面子,就连里子也都给足了。

德贵太妃一脸不悦,皇后亦是暗暗摇头,说起来,圣上登基这一年来在政事上也算是做的不错,地瓜井的推出更是让全朝上下无不称赞,可是在女色上怎么就这么的拎不清呢?

其他几位妃嫔幸灾乐祸的瞧瞧年妃又瞧瞧和妃,这份位高,膝下有子又如何,年妃一句话,还不是被打回原形了,可怜这和妃一辈子都出不了头啰。

和妃倒也不恼,默默地吃着酒,德贵太妃虽然只是太妃,但永正帝私下吩咐了内务府,让内务府按着太后寿宴的规格来办,席面上用的可是江苏知府贡上的上等惠泉酒,这等子好酒可是不在她们份例里的,不趁着今日多吃一些,下次再吃还不知道是何时呢。

按着晰哥儿所说的话,管他宴席上怎么闹,全当看戏便是,旁的都是虚的,只有这吃到自个嘴的才是真的,儿子说的才是至理名言,至于旁的,管他做啥呢。

见和妃还当真 '和' 了下来,众女顿时大感无趣,只有德贵太妃暗暗点头,虽然她不喜甄太妃,不过这甄家教女当真是比年家好上许多,直少这甄家出来的女儿不妖娆做作,看起来可比年妃顺眼多了。

永正帝都放下身段哄着了,但年妃自入宫以来,还真没受过这么大的委曲,一想到甄妃坐到她的上头,她这口气便就着实下不来,哪怕永正帝一连赐了好几道菜,以示重视,但她仍旧恼怒着,脸色着实难看。

永正帝自做了皇帝之后,脾气渐长,年妃偶尔闹性子,他还可以视做情趣,但在这宫宴之上,年妃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不给他好脸色看,便着实有些下他的面子了。

见年妃不受,永正帝干脆赐菜给其他妃嫔,莫说皇后与和妃了,就连素来最不受宠的宋嫔也得了盘。

众妃嫔规矩矩的谢恩,和妃更是难得的给了一个笑脸,永正帝也是到了这时,这才注意到和妃的容貌艳丽,动人处倒是不下于年妃了。

他眼眸微沉,或许这和妃倒是可以多宠宠,也顺便冷冷年妃,让她反省反省。

酒过三巡,德贵太妃迫不及待的问起徒晰之事,但她虽然想再多一个孙子,却也怕儿子为人所哄骗,认了外头的野种为子,混淆皇家血脉。

虽说皇子也在宴席之中,但因为皇子为外男,不便与妃嫔们同席,另外在东配殿中领王公大臣享宴,虽说徒晰不过才六岁,也不例外。

当然,永正帝此举也是有意为之,徒盼的身份虽已查明,但不少人还是对徒晰的身世有所存疑,徒盼长的像徒晖,大臣之中也有不少曾经是晖哥儿的先生,对晖儿印像深刻,一见到晰儿,必定明白晰儿的血脉毋庸置疑。

即使不曾见过晖儿的,能人殿享宴者也认得永正帝的容貌,永正帝诸子之中以徒晰的横样与他最为相似,一见到晰儿的模样,自能明白。再加上晰儿年纪小小便能有此气度,除了因为他是皇家子孙之外,还能有更好的解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