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永正帝传召过来时,无论张廷玉和林如海都早就有了心里准备了,永正帝素重皇子课业,早晚会问一问晰皇子的情况。

张廷玉对晰皇子的学习进度其实是有一些惊讶的,他和荣国府其实是有那么一点子亲戚关系,贾琏的生母张大太太便是张廷玉族中出了五服的长辈。

虽是远亲,但一笔写不出两个张字,同为张氏族人,当时张廷玉初入官场,也曾拜访过张家,得了张父不少指点,可惜张父后来犯了事,暴毙而亡。

张廷玉当时不过是个小官,自保都难,也无力照抚张大太太遗下的子女,就这样渐渐的和荣国府断了关系,就连贾赦都不知道张廷玉和张大太竟是远亲,更别提贾琏等人了。

虽是没了往来,但张廷玉也略略知道一些荣国府对待流出子女的态度,在教导晰皇子之时,原本没抱太大的期望,甚至连三字经都准备下了,可见得对晰皇子的教育水平是有多绝望,那知道晰皇子竟然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晰皇子小小年纪,竟然四书五经都学全了,甚至还读起了资治通鉴与农政全书,而且晰皇子并不是走马看花的看,而是当真读到心里去了,甚至还能与他讨论农政全书,可见得是真把书给读通了,可如此一来,面对正常的甄宝玉和薛蝌,张廷玉顿时有些难办了。

真要是按着晰皇子的进度来教的话,甄宝玉和薛蝌必定跟不上进度,别看这两人都只是伴读,但也都是官宦人家的子弟,将来也是要入仕的,要是他当真误了甄宝玉与薛娜的学业,到时甄、薛两家不找他算帐才怪。

但要是按着甄宝玉和薛蝌的进度来教的话,这世上那有皇子配合伴读的理呢?况且双方程度差这么多,也配合不上啊,是以张廷玉一时之间也头疼了。

至于林如海,那就是另外一种惊吓了。他可是手把手亲自教过徒晰的,自然对其进度十分了解,要不是先前他们突然被圣上传召,林如海早就准备安排徒晰先下场一试,都能去考童生了,四书五经自然不在话下,诗赋虽然差些,不过应付童试也尽够了。

因为他先养了自家女儿,又养了徒晰,自己夫妇又均是天资聪慧之人,便误以为人人都该如此聪明,是以初初见到甄宝玉和薛蝌这两个正常人时,还一时间接受不来,不明白这两个孩子的进度怎么会差距这么大。

也是正常人的张廷玉:……硬了!拳头硬了!

虽是郁闷,但好在先生有两位,分开教着,一个教着晰皇子,另外一个教着甄宝玉与薛蝌,倒也勉强凑和过去,只不过这也不是办法,两人正要商议怎么和圣上说说这事时,正好永正帝来宣召,两人也松了一口气。

两人将这情况报告给永正帝知道,也等着永正帝决断,毕竟他们是皇子先生,并非伴读的先生,总不能让他们一直分出人专门教导两个伴读吧!?再则,他们好歹也是朝中大臣,教导皇子也就罢了,这区区两个伴读,还着实不配让他们两专门教导啊。

永正帝听到晰哥儿竟然如此聪慧,又亲自考校了晰哥儿,见他当真是把四书五经都给读通了,甚至对资治通鉴……等各类杂书也有所涉猎,脸上也不由得带了点笑容,赞道:"林卿教g好!"

永正帝直唤林如海为林卿,可见得对林如海是真满意。

他故作佯怒之色,对徒晰说道:“这事怎么不告诉父皇?父皇也好给你好生安排。”

徒晰忍不住凡尔赛了,“我不觉得自己学的快啊,以前我跟林妹妹一起读书时,林妹妹的进度也没比我晚多少啊,甚至还比我快些呢。"

他初初到林家的时候,他的功课还是林妹妹教的呢,也是后来渐渐追上来之后,才勉强和林妹妹并驾齐驱,一起在林如海底下学习。

但他心里明白其实自己是托了记忆力强,一般人需要看上几百遍才能背下来的书,他看一遍就背起来了,再加上他毕竟是来自知识爆炸的现代世界,有好多事在这古代是知识,但对现代人而言是常识,是以才能追得上林妹妹的进度。

但如果真的认真来看的话,他自认自己是比不上纯天然无穿越的林妹妹,身旁有这么一个'真'天才在,徒晰是真不觉得自己有多厉害。

永正帝疑惑道:“这林妹妹是?”

林如海不好意思的老脸一红,解释道:“是小女……”>

虽然黛玉到现在这身高还是比昕哥儿矮一些,但要论学业上,绝对不比天份过人的晰哥儿差了。

他忍不住微带得意道:"前些年两个孩子都还小,还不到七岁之年,臣便让两个孩子一起学习,黛玉也不过就是早几年开蒙,这才比晰皇子进度略快一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