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看着不断从下方泄出龙气的李远,覃拓和乌彦整个人瞬间无语,感觉自己知道的太多了。

李远虽是随口一说,但无论是徒晰还是永正帝都不敢小看了这件事,因为这件事的背后不只有徒历,还牵涉到了廉亲王。

虽然廉亲王是夺嫡的失败者,但见他在太上皇不管事的情况下,至今仍能活的如此滋润,还能指挥得动朝庭大臣来给他扣帽子,便知道廉亲王不是个好惹的。

徒晰连忙匆匆跑了一趟储秀宫,将徒历又有异动一事跟了自个母妃说了说,让母妃派人盯紧了徒历,另外也出了一趟宫,跟自家小舅舅商量了一下。

说起来倒是极巧,原本甄家的势力范围只有在宫内里的几个人脉,但因为甄宝玉上京伴读之故,甄应嘉虽然不能一同上京,但也让其妻李氏亲自前来照顾儿子,再加上甄家的几名能干的管家,倒也勉强将京里甄家的架子支应上了。

更重要的是因为甄宝玉是甄家这一代的男丁,甄宝玉的到来也代表了甄家在京城里也可以开始走动了,在京城的官员中也总算有了点人脉。

一事不劳二主,言里的事儿有和妃盯着,宫外的事情徒晰便托了甄宝玉这个便宜舅舅忙调查一二。

甄宝玉也知道徒晰先前被御史弹劾一事,当场拍着胸脯保证必定会把甄家这架子架上,怎么也不会让自个成了睁眼瞎子,连外面的事情都不知道。

华夏的官场讲究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般而言,不会冒然的做出这等得罪人之事,更别提是得罪一名皇子,即使要做,也多少会先告知一声,让对方有个底,甚至如果要是甄应嘉在,压根不会有让细中山干的机会会有让御史出于的机会。

可惜甄家无个主事之人,而张廷玉明哲保身,不肯出手,林如海本身也是个孤高的性子,再加上远在苏州多年,回朝未久,与朝中大部份的大臣都不熟,不然这事也不会发生了。

甄宝玉虽然有心帮忙,不过甄宝玉毕竟年幼,徒晰也怕他担不起事,沉吟一下,建议道: “小舅舅不妨找一下荣国府的贾大老爷帮忙,贾大老爷在京里交游广阔,当年我仍是贾环之时亦得其照顾,想来必会帮忙。”

“如此甚好!”听到有人帮衬着,甄宝玉也松了口气,他再聪慧也不过才八岁,突然要他担起这么多事情,他还真怕自己会担不来。

甄李氏有几分担心,"可咱们甄家和贾二老爷有亲,贾家的大老爷和二老爷之间又有几分不合,贾大老爷会帮着咱们家吗?”

自从贾老太君被关入家庙,贾家大老爷和二老爷非贾母所出之事一揭开来,甄家和贾二老爷之间的关系也揭了开来,真要论起来,贾二老爷还算是他们远房的亲戚呢。

“外祖母可以放心。”徒晰笑道:“贾大老爷不是拘泥这些的人。”

徒晰想起一事,直言道:"外祖母,这话本不该我说,不过这贾家二房……"

他顿了顿,直言道:“你们还是远一些吧!”

贾家二房就是个拖后腿的,还是离他们远些好。

李氏还道徒晰以往在贾家二房里遭了些罪,这才不愿意他们和贾家二房往来,心疼的轻抚徒晰的小脸,笑道:“外祖母知道了,以后咱们不理他们就是了。”

此次进京,除了送宝玉来做伴读之外,她也趁机见了见许久不见的女儿和外孙。

李氏也知道女儿和外孙这些年来着实受了不少委屈,可惜她不过是一个妇道人家,物不过丈夫当年投向八皇子,放弃女儿的决定,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女儿遭罪。

但如今圣上登基,夫君一心想和女儿重修旧好,像这种只是不和贾家二房往来的小事,她多少还能做些主的。

徒晰谢了又谢,不只是甄宝玉这边交待了,就连薛远那边他也亲自跑了一趟。

说起来,比起甄宝玉,其实薛远才是最最适合打探消息之人,可惜他商户出身,朝中大臣大多不愿与其来往,反倒不宜出面,着实可惜。

薛远也早早从儿子口中知道徒晰大战御史一事,薛家有钱,薛远又拉的下身段,没几天倒是调查出了一些东西。

徒晰才到,薛远便将自己调查出来的结果递给了徒晰,叹道:"真没想到,廉亲王竟然会凑了上去。"

这事原本不过是历皇子与年妃的一点子私心,想要坏了晰皇子的名声,只不过廉亲王一掺和进去,这事顿时就变了味了,还好晰皇子聪慧过人,一开始便压住了这事,不然再闹下去,怕是会牵连到永正帝。

看着薛远调查出来的资料,徒晰微微挑眉,赞道:"薛公果然厉害。"

他虽然猜出这事背后有着廉亲王的手笔,但可做不到像薛远这般,那两名御史在何时派了人去廉亲王府,而廉亲王又是在何时派了人去赵国敬家中都能调查的一清二楚,这份本事,怕是一般人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