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差一点忘了,这位晰皇子和其他皇子不同,晰皇子或许不曾参与过京中的朝政,但他绝对不是一个会轻易退后之人,一个才十一岁上便敢以杀止杀之人岂会轻易交出手中的权利。

恒亲王丝豪不怀疑,要是他再坚持下去,这位晰皇子当真会不给他面子,直接把他顾命大臣一职给撤了。

庆郡王冷眼瞧着,突然笑了,这没想到,四哥竟然会生出这么一个霸道的儿子,不过他喜欢!

他一把拉扯过恒亲王,恭敬道:"臣等谨尊圣意。"

短短的一句话,已经将自己的立场表示的很明显了。恒亲王虽心有不甘,但瞧着徒晰的神情,与庆郡王严厉的表情,终究低下了头。

徒晰的态度已经很明白了,谁敢夺权,他便剁谁的手,四大顾命大臣中张廷玉与林如海自然是偏着徒晰,王子腾表面上不掺和,但贾王老家可是老亲,就凭他和贾赦的交情,便不可能不偏着徒晰。

恒亲王虽有意争一下,但宗室早在太上皇和永正帝时期便被打的服服贴贴,压根就没那胆子争,就连庆郡王也不肯帮他,孤掌难鸣之下,恒亲王也只能罢了。

恒亲王心下暗暗不满,有些不怀好意的瞧了一眼徒晰,得,他就看这小子能治理出什么花样来。

第139章 请旨

徒晰亲政一事就这样定了,他虽然年轻,但也有十四岁上了,离十八岁也不过四年,四年的时间说长不说,说短不短,一眨眼就过了,况且当年晰皇子天才之名早就传遍全京,即使这时间点亲政,大伙也不觉得如何。

况且当年太上皇也是十六岁时亲政的,算起来,晰皇子只不过是略早了两年罢了,况且有东北的先例在,除了少部份人还碎碎念之外,大部份的大臣们都认为此乃理所当然之事。

徒晰继位,哪怕这是板上钉钉之事,但这其中的弯弯绕绕着实不少,还好礼部是由张廷玉管着,不然光是登基大典,礼部便可以扯出各种花式推脱出来来,闹到年底都登不了基。

这可不是没有先例过的,想当年废太子的大婚之礼便足足拖了二年才定下礼制,虽说这是因为太上皇当时有意压制废太子,这才让废太子的婚事一拖再拖。

但由此也可看出礼部磨叽的程度,不过好在徒晰的登基大典早有先例,也不过就是细部的琢磨罢了,推脱不了几日,就连年号都早早的定了下来,是为乾元。

不过在正式登基之前,徒晰还另外有事情要做,这第一件事便是该如何处置徒历。

对于徒历吗,徒晰完全没有插手的意愿,原本张廷玉等人还想着要不要璋显一下新帝的良善,放徒历一马,但徒晰不客气的直接了当的回:"不必!该怎么判便怎么判,不必顾忌我的名声。"

徒晰早就打定主意,绝对不插手律法,在他看来,皇帝的权利着实太大了点,不只是无边无际的皇权,更可怕的是做为皇帝,他的身边太多一心想讨好他的人,为了讨好他,这些人可说无所不用其极,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不敢说自己能一直保持初心。

他也怕自己逾过了线,是以给自己划了一道不插手律法的线,徒历既然犯了事,那就让法律来判,无论好坏,他绝不插手。

旁人不明白徒晰的用心,但有了新帝的这么一句话,大伙自然明白了,这事也没什么好讨论的,按律当斩,只不过是死无全尸还是留个全尸之别而已。

徒历犯了如此大的罪,自然也从皇室玉牒中除名,但要如何安置其妻妾,着实让大伙有些犯难。

按理来说徒历犯的是重罪,其妻妾做为九族之中,也该跟着他一起处斩,又或被罚没为奴才是,但人人都知道徒历得的是?病,牵连其妻妾未免太过。

再则,真要细论徒历的九族的话,不只是朝中小半王公大臣怕是会牵连进去,就连徒晰自个也得算进九族之中,是以徒晰以此为为由,只诛徒历一人,放过其妻妾,横竖这些女人也没给徒历生个—儿半女的,倒也少了些麻烦。

至于如何安置这些女人吗,本来众人的意思是虽然徒历已经从皇室玉牒中除名,但大伙还是可以抬抬手,送其出家,容她们在慈宁宫里的大佛堂修行,让她们安享晚年。

但徒晰却难得的反对了,徒历的妻妾也不过才二十出头,正当年华,又不是七老八十了,让她们从此青灯伴古佛也着实太残忍了,于是乎徒晰下令放她们归回本家。

不只是放其出宫,不用为徒历守寡,更甚者,除了原本带进宫的嫁妆、与这些年来攒的私房让她们尽数拿回去之外,另外又赏赐了一笔银钱,足够让她们舒舒服服的过下半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