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月十号还有个好处,那就是避开了元旦新年档,又离春节这个大档期错开了一个多月,属于是在两个大档期的夹缝中求生存的日子,但又能借上寒假的东风,票仓相当不错。

当然,这个档期只是他们现在推进项目的预设档期,还没有真正的官宣,毕竟片子还没做好,到时候审查也不知道会不会有问题,如果贸然官宣很可能还有调整,那就得不偿失了。

不过这段时间,乔翼桥也没闲着,而是继续在想自己的下一部作品。

可惜,这件事的推进并不十分顺利。

他在写完了那部恐怖片的分场之后,拿给了几l个人看,但收到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这片子挺吓人的,而且立意深刻;但也有人觉得似乎就是一般般恐怖,而且故事不太吸引人;还有人觉得视效方面的恐怖并不惊艳,虽然借用了科幻的外壳,但想象力方面也没有质的飞跃。

乔翼桥自己也认为这个项目有点问题。

他在写的时候就感觉到了,前60分钟不能全靠视效撑。

大面积视效轰炸能带给人的新鲜感最多持续十分钟,再之后就只能不断升级才能吓人,但他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升级了。

在影片中段揭露了反派是老年后的他们也只能带来当时的冲击,毕竟也不能一直利用老人做恐怖点,既对老人不尊重,也没法真的那么吓人。

总的来说,这个项目的进展似乎不太顺利。

但乔翼桥想,这样可能才是一个创作者的常态。

不可能你随便想一个创意都特别精彩,随随便便花个半年时间想出来的内容都能收获业内一致好评,影史留名。

很多创意自己在想的时候很HIGH,但实际上给别人看,可能会收到褒贬不一的评价。

这都很正常。

所以,他也没在一棵树上吊死,而是在这段时间里积极地去想一些新的创意,也写了很多个电影大纲,甚至分场,什么题材都有,从古装到科幻,从家庭到惊悚,他几l乎把自己所有的创意都写完了。

不过他并没有写出一个创意就给别人看一次,这样也是在给别人增加负担。

他之前看一本编剧书里写着,写完一个大纲就要放它半年,半年之后自己再看才能发现很多问题。

而国内有一个导演也很有意思,也是乔翼桥效仿的对象。

这位导演在自己家里放了一个中医的百子柜,就是大家进中药店看到放中药的那一面墙。*

这位导演在每一个匣子里都放了一个电影大纲,全是自己写的,空闲时候就拿出来一个,重新读读,然后修改,再放进去。

也就是说,他至少写过几l百个电影大纲,有过几l百个创意。

他就是在这些创意中,每年找出一个,开拍。

乔翼桥想,也是,创作虽然看天赋,但也更看努力,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别人都不急,自己又何必太急呢?

所以,这小半年里,他要么就去盯《高墙倒塌时》的特效进展,要么就去小西天看电影,回家也看,经常一天能看三四部片子,还每一个都写观后感,即使有些观后感他只写了几l百个字,或者某些电影是大烂片,他的观后感还会分析一下这片子为什么难看。

他相信功不唐捐,目前的积累总有一天用得到。

还是那句话,想要成功要么作奸犯科,剑走偏锋,要么踏实下来认真学习,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除了电影之外,他也看了不少书,每天也在关注新闻。

他时常有一种感觉创作者就像是一个沙漏,将很多很多的内容塞进自己的脑子里,然后最后可能只能漏出一个小小的砂砾。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

今年的气候似乎格外冷,刚到十一月份,恒市就下了雪。

这场雪绵延几l万公里,一时间几l乎半个华国的社交媒体都在谈论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大家都在期待着这一年赶紧过去,新的一年势必是一个好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