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傩文化在国外也以亚文化的态势闯入了大家的视野。

乔翼桥和威廉姆斯也商量好了,将《六个面具》在欧美地区上映。

但身为一部讲述傩文化与历史的电影,在欧美地区推广是一件很难的事。

虽然傩文化本身能吸引一些观众,但这还不够。

幸好,乔翼桥还是想到了剑走偏锋的破局方式。

首先就是《六个面具》的定位问题。

不论是将它定位成历史电影还是音乐电影,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的。

没有那么多欧美观众喜欢看来自华国的历史/音乐电影。

这太不酷了。

而在欧美,有一种非常受到小众的年轻人喜欢的电影类型。

CULT。

这个词原本的意思是“邪-教”,在电影行业里的引申为“邪典”电影。

指的是题材小众、拍摄手法独特、极度风格化,且能在小众爱好者人群中风靡的片子。

可以理解为,这种片子的粉丝,是非常怪异的、不主流的。

乔翼桥觉得《六个面具》完全符合这个类型。

而这种题材的电影很多都在观影时和别的类型不一样。

主流的电影类型强调观众在看的时候保持安静,完全投入。

CULT片则没有这个限制。

以最著名的CULT片《洛基恐怖秀》为例,这是一部囊括了歌舞、科幻、性等多个元素的作品。

在线下观影时,很多人会穿着剧中主角经典的金色短裤,画着烟熏妆,烫着爆炸头去观影,如果你是首次观影,甚至还会在脑袋上用口红画一个大大的“V”(代表Virgin)。

电影开场后,观众会开始四处撒大米,在电影中出现淋雨镜头时,影院也会洒水,大家要用报纸顶在头上,而在女主出现时还会全场一起大喊“slut”。

随着影片的进行,观众还会随着电影情节一起吹口哨、扔扑克牌等等。

简而言之,与其说是观影,倒不如说这种电影的放映,是一群小众爱好者的集会。

自然就没有那么多规矩。

而《六个面具》走的就是这个路线。

乔翼桥知道,只有先稳住小部分爱好者,才能向外辐射,农村包围城市。

所以在宣传时,在某些特定场次就打上了以下规则:“请戴面具出席,请在第一段舞蹈的时候跟随鼓点拍手,请在某个情节时与你旁边的人互换面具,等等……”

为此,他们还做了一大批的衍生产品,直接提供给这些影院。

当然,不是所有的场次都是这样,大部分场次还是冷静稳定的正常场次。

在《光影七》在海外上映的第三周,《六个面具》终于上映了。

乔翼桥焦急地等待威廉姆斯的反馈。

很快,他发来邮件:

“《六个面具》首映70场CULT场,全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