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 章 【捉虫】新人(一)

翠苗有些被吓住了,心口突突直跳。

虽说早就听说有人下不来考场,之前章县县学众考生乡试时,也有出来病倒了的,却从未有这般严重的。

齐振业安慰道:“别怕,好歹是天子脚下,朝廷又重视,一色都是齐备的……”

人群中就见一个太医抬手扎了几针,又拿脉,竟摇头叹息,“不中用了。”

年纪大了,身子骨本就不怎么好,如今一时情绪激动,突发心疾。

人群中顿时响起嗡嗡的议论声,唏嘘声四起。

都熬到这一步了,竟倒在考场外,若考不中也就罢了,若考中……

齐振业和翠苗对视一眼,俱都心下戚戚,相携向人群外挤去。

罢了罢了,考不中就考不中吧,起码人还在。

知足了。

稍后众人相互通过消息,得知肖清芳虽有些虚弱,好歹还支撑得住。倒是高程状态最好,颇有些心高气傲,天不怕地不怕,不知者无畏的意思。

三月十五放榜,齐振业果真榜上无名,汪淙、高程和肖清芳都中了,日后便是正经贡生。

距离黄榜登科,仅一步之遥。

三月二十六,殿试如期举行,这次的排名倒没什么争议,很快,新一届的三鼎甲出路,整座京城都沉浸在新一轮的庆贺之中。

高程很有点超常发挥的意思,高中二甲第十七名,肖清芳堪堪扒上二甲的尾巴,点了二甲第五十六名。

而汪淙从会试开始就发挥稳定,一直名列前茅,最后点了探花,也算实至名归。

殿试结束后,新一轮的选官又将拉开帷幕,所以秦放鹤第一时间就帮齐振业把荐官的请书递到吏部去了。

如今是卢芳枝掌管吏部,从理论上说,天下所有官员的任免都需要过他的手,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并非如此。因他高居首辅,事务繁杂,吏部的活儿不得不适当分权,基本上五品以下官员的升降,卢芳枝都交给下头的人去做,他负责用印。

至于七品以下的,甚至连吏部尚书的官印都用不着,过了吏部侍郎这一关就好。

稍后自有专人统计了,汇总上报,而因官阶太低,卢芳枝看都不看。

而秦放鹤瞄准的,就是八品主簿。

主簿是个统称,具体到各地各级衙门的职责不尽相同,品级也分八品和九品。主簿职位不高,但作为地方父母的近身官员,实权颇大,能干实事,又不至于遭人忌讳,正适合当下的齐振业。

如今卢、董两派虽有些剑拔弩张,但其实除了两边嫡系,众官员轻易不会站队,更倾向于

见风使舵。

所以当秦放鹤亲自过来时,那位吏部的侍郎大人笑得也很亲切,“呦,可是陛下有什么旨意下来,竟叫你亲自走一趟。()”

又让看茶。

翰林修撰官职不高,但属天子近臣,这位秦修撰更是深受陛下宠信,由不得他不郑重。

秦放鹤笑道:大人客气了,您公务繁忙,我也不绕弯子,实不相瞒……?”

说着,便拿出请书。

那吏部侍郎经历的事情多了,一看便知,“这有什么,俗话说,举贤不避亲,秦修撰为国选材,乃是正事,有何不可?”

如今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哪怕卢芳枝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他也不介意向秦放鹤卖个好。

说完,竟亲自接了来看,“唔,功名、籍贯都要的……”

原本以为秦放鹤亲自过来,求得是个什么稀罕官儿,正想如何回复,如今一瞧,竟是个连芝麻小官都算不得的八品,瞬间轻松了。

他看完了,对秦放鹤道:“秦修撰难得开口,且不必担忧,因眼下不是选官的时候,待入了六月,我交代人一起去办,也不打眼。”

人选没有问题,求的也不是什么富庶之地的好职位,一抓一大把。顺水推舟的人情罢了,有什么做不得?

秦放鹤起身道谢,又说些“改日一处吃酒”的话,两边说笑一回,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果然到了六月,朝中陆续给上一届的二甲、三甲进士派了若干县令的缺,齐振业的远东知州衙门主簿委任状,果然没惊动任何人,也悄无声息随着大流下来了。

要知道,多少名正言顺的进士都还在巴巴儿等缺呢,虽然只是个不入流的八品,但若朝中无人,也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去。

齐振业和翠苗见了,又惊又喜,也不好声张,只私下里请了他和孔姿清吃了一回酒,千恩万谢,麻溜儿带着家眷赴任去了。

新一届进士们出炉了,秦放鹤等上一届的,职位也陆续有了变动。

他便如之前的孔姿清那般,升任五品侍读学士,顺势顶了他的班,预备带新人。

而孔姿清也如之前的胡立宗那般,仍兼任侍读学士,虽未去六部,同时又在太学挂了职。

若在以前,其实他下一步该去詹士府的,而詹士府便是太子的私人后勤部门,说白了,就是让下一届的肱骨预备役去下一任掌权者跟前刷脸、刷资历。

奈何天元帝的两个太子都早夭,至今未立,他本人龙体康健,膝下几个皇子也被捏得死死的,詹士府就有些名存实亡,这些年翰林们升迁,大有直接跳过去的意思。

七月开始,陆续有返乡的新科进士们来翰林院报道,秦放鹤也见到了今科的状元,以及探花郎师兄汪淙。

这倒是没什么,直到八月初二早上,秦放鹤正预备今日轮值,忽见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笑眯眯过来。

对方身穿七品鸂鶒补子,品貌端正,在秦放鹤跟前微微躬身,行礼,“见过秦侍读,下官金晖,字有光,前来报到。”

说完,他动作不变,只稍稍抬眼,似笑非笑,“家父,金汝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