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3 章

朕该怎么奖赏后人呢?

要不立个庙?

晋江学校的学子:不是,老祖宗你们怎么回事?

动不动就立庙?难道我们还能吸收香火不成?

【唐初官员俸禄低于隋朝,俸禄包括禄米、俸料钱、职田和禄力。

禄米:官员每岁得地米,武德年间时一品七百石,从一品六百石…一年领一次】

程咬金瞅着天幕上展出的唐初官员俸禄表,不满道:“这小女郎学业不精,陛下即位后,可是给正八品到从九品的官员涨了禄米,怎么不说出来?

这可是陛下仁德。”

先前京城里的八品官每岁只60石禄米,现在有80石禄米,谁不道陛下好?

并且各官员的职田也比前朝高出一倍,她怎么不讲讲呢?

后人怎么回事?

尽说大唐不好,不提陛下好处?

李世民无奈地看了眼他:先前你还喜爱讲解的后人呢。

无论唐臣是否喜爱陈雪,都影响不了她讲解:

【俸料钱包括俸钱、食料、杂用、资课。

唐初国库空虚,京官俸钱并不是朝廷直接发放,而是由公廨本钱放贷所得利息支付。

俸料钱里含有庶仆一项,主要为各京官做护卫、侍从等活。

这里的庶仆就是各地百姓服役,如果百姓不愿服役,可以折算成钱交给京官,这就叫资课钱。

比如唐初一品大臣,按律享有96人庶仆,合算成钱便是20贯,平均下来每人0.208钱。

当一品大臣没收到足额的庶仆时,朝廷便会折算成钱财补贴给大臣,而百姓则花钱免除服役】

说起俸禄问题,先前房相上书,言:朝堂外官不禄米,长

此以往定会重现北魏抢夺百姓之举,是以请陛下定职发禄。”

外地官员发放禄米之事还在商讨,天幕就突然降临,打断朝会。

杜如晦忆起天幕言汉时的种种,提议道:“外官当发禄米,但职田当限定范围,否则有不法官员以权谋私,鱼肉百姓。”

他这话担着巨大干系提出,此言一出得罪所有外地官员。

只是...他抬起头望向天幕:大唐的未来让人澎湃,可是大唐的折落亦让人心痛。

他不想大唐跌落世界之巅,既然如此那就防患于未然。

大唐因何堕落他暂且不知,但按史书和天幕所言,制度为国家根基,对各项政策慎之又慎,总能为大唐后世规避些缺陷吧?

李世民沉默几息后才道:“暂且记下,待天幕结束后再行讨论。”

“唯!”

群臣话刚落音,天幕就提到职田:【职田:职分田按官级大小分拨,京官一品十二顷,二品一十顷……九品两顷,是低级官员重要收入之一。

但唐朝实行京官厚,外官薄,即:外官待遇低京官一等。

所以地方官会利用权力扩大职田数额,及加大公廨钱的利息收入。

所以俸料钱收入在外官月俸中,占比最少】

听到天幕说官员俸禄,赵匡胤扯了扯嘴角,一手抄起药碗一口饮尽。

公廨有利有弊,所以他把公廨做了改变,变为公使库,只设在州府军监等地方官衙,把供使官员俸禄的公廨变成存储公使钱、公使物的衙门,以此作为朝廷联通地方财政的主要部分。

至于官员俸禄…赵匡胤颇为自豪:

自他即位,便定下厚禄政策,俸禄薄不能要求官员清廉。

与其冗官多花费钱财,不如精简官员增加俸禄,使官员专心为国。

别的不敢讲,他治下大宋定是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