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翼桥思索了一下,认为无论如何,这2000人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片子看完。

这公平吗?

当然不。

也许会有一些沧海遗珠没被发现,却能保证,被选中的,一定是极其优秀的片子。

当然,组委会为了尽可能不错失沧海遗珠,还给了五位终审评委,每人一次捞人的机会——有五部片子可以被他们直接推进进入下一环节。

但谁也不能保证那些大佬喜欢什么样的片子,其中有没有关系户也是未可知。

所以,怎么争夺这些大众评审团的注意力则成了乔翼桥这次创作的主要构思。

也许他的片子只会被点开看几分钟,甚至,几秒。

也就是说,开头的部分尤为重要。

其次,片子的题材和梗概一定不能太平凡。

否则会让大众评审团一下就失去兴趣。

这么看来,也许之前拍摄短剧的经历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必要的。

这让乔翼桥立即就抓住了这两项重点。

幸好,这两点,乔翼桥认为自己都能做到。

之前的故事已经盘桓在他脑海几个月了。

他要讲的,是一个关于“坏人”的故事。

一来,他的演员都(看上去)不是什么好人,二来,因为生长环境和经历的关系,他对坏人的熟悉程度远大于好人。

是什么样的坏人呢?

极致却又平凡的坏人。

这听起来像是毫不相干的两个词。

但乔翼桥认为,每一个极致的人,都是平凡的,或者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着某种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