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可能前年的电影过不了审,但今年就突然过了;当然也有不少例子,就是明明已经过审了的电影,又被收回。

总之,审查的标准扑朔迷离,甚至乔翼桥听到屠愈说,有些剧本会,一开三小时,全程都在聊我们这里能不能过审、那里会不会被和谐等等内容……

其实纵观全世界,电影审核并非华国所特有的制度,就连电影最发达的灯塔国,在最开始,每个州也都有自己的电影审查标准,后来则是先有“海斯办公室”这样的电影人协会联合承担自我审查的工作,才一步步放开了,直到1968年,才有了现在的分级制度取代电影审查。

华国虽然一直说电影审查是个临时阶段,但电影分级制度的出台也是遥遥无期。

其实乔翼桥还挺能理解的。

电影确实有非常大的能量,不说别的,就说华国这么大的面积,电影院数量就近万家,就算开始了分级制度,那么怎么监管、怎么规范?

当然,这个问题其实是可以解决的,就看想不想解决了。

在真的想推进之前,这些问题都是借口而已。

而每一部片子都是不一样的,不能用同一套审核标准去套,审核部门需要把一部片子的生杀大权集中在自己手里。

代入上位者的□□思路,当然可以理解这一切。

但乔翼桥理解归理解,此刻身为一个电影人,甚至对于每一个电影人,都觉得这是十分头疼的事。

在乔翼桥的理解之内,审核制度其实是一个圆圈。

每一部有些看上去叛经离道的项目,其实都是在用某种办法突破这个圆圈。

电影局也在考量要不要根据社会的变化把这个圆圈扩大,哪怕只是扩大一点点,都会让他们思考很多。

乔翼桥其实无意去和电影局博弈,逼着他们拓宽某些边界,他想做的只有……过审。

他希望自己的片子可以成功上映,哪怕它不叫好也并不卖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