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最近十年都没有监狱题材的作品,这是一个极其稀有的题材。

其二,大家对监狱感兴趣——这是乔翼桥在看到tk上,川渝监狱、齐鲁监狱等等账号都有几十万的粉丝,而且互动数据也很好。

其三,监狱内确实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以为这是最能考验人性的地方之一。

而且,不查不知道,一查才发现我国对于监狱系统一直非常重视。

在1934年的时候,监狱还叫作“感化所”,是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司法人民委员部部长梁柏台提出并负责的。

在后续动荡的岁月里,党一直对除了死刑犯以外的犯人实行感化教育,这也为后面的监狱工作奠基。

1950年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人民司法工作的指示》,将监狱划归到公安部门旗下负责,改造了很多的霓虹战犯、国内战犯等等,甚至还有末代皇帝。当时的监狱情况可以参考溥仪所著的《我的前半生》一书。

但监狱系统也不是没有出现过问题,因为特定时期“劳动改造”的出现,让很多监狱片面追求生产效率,无情压榨犯人,直到1956年,时任□□的刘同志才提出,“劳改工作的方针是改造第一,生产第二”。

可惜这种现象直到90年左右,仍有不少。

真正对此种现象进行改变的则是司法部。

1994年,我国颁布了《华国监狱法》,在里面规定了“以改造犯人为宗旨,生产为第二”的准则。

司法的种种规定,将“以建设现代化监狱”的目标推上了正轨。

自此,改造犯人成为了“有法可依”,再加上财政的支持,监狱的设施不但有了整体的升级,狱警们的收入也不再和监狱生产的绩效挂钩,更有余力去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对罪犯进行软性改造。

虽然我国的监狱是“自由刑”,即对犯人实施剥夺自由的惩罚,但乔翼桥查过资料后才发现,其实在现代,监狱内的文体活动非常多,有的监狱里还能组建乐队、手工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