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都知道互相的脾气。

所以都没什么废话,当即就开始一起看素材。

这个环节持续了三天。

终于把每一场戏大概的素材都码出来了。

钱悠决定按场次顺序开始剪。

这和很多剪辑师的习惯不一样,很多剪辑师为了方便后续工作,会先把有特效需求的场次剪辑出来,直接扔给特效,两边同时进行,可以节省时间。

但钱悠并不喜欢这样。

他需要从头到尾跟进,至少整体粗剪一遍之后才知道有特效的那些场次需要什么样的节奏、氛围和重点,这样才好分配镜头。

乔翼桥也比较赞同他的工作习惯。

于是他们就从第一场戏开始剪起。

按理说,每个电影其实还有个“序幕”,也就是所谓的第0场,业内比较习惯称之为“teaser”。

这个词和预告片是同一个词,旨在正片开始之前,先有一小段戏,起到或是建立整体氛围,或是留下大悬念的功能。

但同意,钱悠不喜欢先剪第0场。

即使是他去年做的一部时间线很混乱的故事,他也习惯先按照时间线剪起。

乔翼桥看到他这个习惯,莫名的想到了齐红导演所说的“电影工业化”。

其中的剪辑环节大概就是如此。

这样才最稳妥。

钱悠先看剧本,又看了第一场戏的全部素材,然后才要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