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第二种选择是更难的选择。

但两种选择各有各的好处,乔翼桥自己也选不出来,便去问询了郑茂这位总导演。

郑茂很快给出答复:“建议用第二种,因为你的短片将在最后一个播放。”

乔翼桥感觉肩上的压力更重了一分。

最后一个播放意味着他要对观众的离场感负责。

而从整体来讲,最后一部短片也应该是整个大电影的最高潮。

郑明的想法也很简单,最后一部短片一定要是最能调动观众情绪的短片,要么是喜剧,要么就是恐怖片。

而做喜剧的那位导演不想做纯喜剧,而是选择了轻喜剧和

冷幽默,这样看来就不太适合在最后了,所以最后一部的重担压在了乔翼桥的身上。

而且,几位导演都认同按照年龄排序的方式,按照这样来算,乔翼桥也应该在最后一个,表达了他们对新人导演的呵护与助力。

乔翼桥也并不是个怕挑战的性格。

稍加思索,他便接下了这个挑战。

他的分镜头设计是和摄像组以及美术组,甚至还有傩戏老师一起完成的。

这么重要的工作,大家推进的速度并不算快,即使只有20分钟的体量,也花了一个月完成。

在大家的构想之下,每一帧的画面都是丰富而绚丽的,整个影片的基调就是狂放、诡异且热烈的,每一个场景都不再是单一的场景,都在表达着某种隐喻,比如商店的场景就代表了主流市场对于冷门剧种的忽略,大街象征了群众对于异类的偏见,等等……

“歧视”和“偏见”二字是统领所有场景隐喻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