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群演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动作是什么样的。

乔翼桥本以为这么多群演的这么多套服装、道具,会在现场造成很多麻烦。

但电影工业化流程最美好的一点就是带来了非常好用的流程管控系统。

每一个道具从设计师到结构工程师,再到制作、打磨、做旧处理、维护、储存……每一步都有专人负责。

一次在拍摄中,一位群演打碎了手中拿着的保温杯道具。

可还没等乔翼桥喊,只见道具组已经按照编号,从仓库中拿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备用保温杯,连上面做旧的纹理都一模一样。

而在这个过程中,唯一有点麻烦的就是演员们的调度问题。

最多的时候,一个场景内有十三位群演。

这是一场在学校走廊里的戏,所有群演都在做自己的事,有的人在走廊里聊天、玩毽子,玩沙包,还有人在讲题,走动……

到了现场之后,乔翼桥发现因为每个人身高的差异,按照预拍摄的调度并不好看,所以就只能现场想出新的调度。

安排这些人的走位本来不是太大的问题,乔翼桥很快就提前设计好了。

难点在于沟通。

这一幕中所有人都穿着校服,所以执行导演在按照导演的意思传达走位的时候,很难按照以往的场景里喊“那个红衣服的人往前走!”、“绿衣服的后退三米”这些话。

而虽然大家都是帮里的人,各自有各自的绰号,但执行导演在交待情况和调度的时候很难第一时间反应出每个人的绰号,更何况有的时候“杰尼龟”、“皮丘”等等绰号叫起来也并不顺口。

乔翼桥想了一下,最终决定,给每一位群演编号。

按照每个场景,第一场的群演就是a1-a10,第二场就是b1-b13,以此类推。

而他又让美术组去做了如同运动员一样的胸、背贴纸号码牌。

这样在实际彩排时,每个人身上都写着编号,面对不同的调度,执行导演只用喊编号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