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导演和摄像师确认好素材之后,所有的相关数据都进入了dt(数据管理部门),随同现场的调色和粗剪辑信息一并汇聚成文件,再经过编码、储存、转码,直接分发给了之后的剪辑、视效、di调色(digitaltrdiate数字中间片)、声音部门传递。

每一个环节都有记录,因此哪怕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或者丢失数据,都可以通过其他环节的数据进行复原。

而这套流程在每一个镜头拍摄之后都会走一遍,因此乔翼桥就不再需要等所有镜头都拍好之后,再一一确认镜头。

对于导演来说,这省了不少事,也让导演的工作更加具体并具有时效性,不需要后置。

而现场剪辑的存在也能让导演及时看到影片拍摄之后的效果,将补拍和重拍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因此,现在整个片子的数据都已经到了钱悠和辛楠手里。

乔翼桥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睡觉了。

连续一个多月的连轴转,再加上最后飞机中拍摄的戏份,几乎榨干了乔翼桥的全部精力。

但放眼全球,哪怕是在电影工业化高度发达的好莱坞,导演也都是这么疲惫的。

乔翼桥不仅自己十分疲惫,其实整个导演组都是整个片场最为疲惫的存在。

整个导演组有近十个人,除了导演本人和一位副导演之外,每一个部门还有自己的副导演——比如负责造型的副导演、负责道具的副导演、负责对接现场剪辑和调色的副导

演、负责群众演员的副导演,等等……

拍摄的很多时候,乔翼桥都只是在负责画面,而沟通各个组别,传递消息,甚至有时候指导演员表演的活儿都是由这些副导演负责的。

比如之前出现的道具出现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乔翼桥去主要推进的,而是道具副导演一早进行了多个预案的设计,这样才形成了不论出现什么问题都有解决方案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