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这是让她别多嘴的意思了,苏彤勾了勾唇。

“我没有那说别人事的习惯。”

“什么意思?”张军媳妇不是很明白,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案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说的这么含糊?

“就这个意思。”苏彤其实是不大高兴她和人说话的态度,好像高高在上吩咐一样。

张军媳妇没想到会碰这样的壁,自己年纪好歹比她大那么多,所以刚才才会以那样的态度说话。

看来陆家这个孙媳妇也不是个好惹的,同一个大院,她还没有和陆家闹翻的底气。

既然这态度不行,张军媳妇决定换一个态度。

她叹了口气,再开口语气软了不少:“我比张军大,刚结婚的那会大家都说女大二抱金砖。可都是屁话,等你年纪大了,就都不是这么说了。我也没工作,吃喝都得仰仗丈夫。我想要的很简单,只要他还回家,他挣的钱还给我,那我就会守住这个家,绝对不会让任何人拆散这个家。”

说最后这句话的时候,张军媳妇看着苏彤的眼神,把她都气笑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那个破坏他们家庭的小二。

苏彤抬手看了眼手表:“两分钟到了。”

她要赶去学车,临走前还是想和张军媳妇说明白:“别人家的事我不感兴趣,更不会去胡乱说。有些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她是真要赶着去公交公司了,因为怕迟到,她今天选择了打车。

世界那么多人,有人一生都在云端,也有人一生都在泥泞里挣扎。有人自强不息,也有人自轻自贱。

世间百态,人情冷暖,万般滋味,皆是生活。

其实是生活,更是选择。人生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都可能掀起自己人生里的蝴蝶效益。

既是自己的选择,她又有什么非得要说的呢?她又不是菩萨转世。

苏彤很快将这插曲甩出脑海,看着车窗外两旁不断倒退的树木和路人,她心情依旧很美好。

不久的将来,她就能自己开车,看自己人生路上的风景啦。

学完车后,苏彤没回家吃午饭,而是直接去了饰品店。

如今饰品店里的毛线,只剩下当初盘过来的二分之一。

不知不觉,其实也卖出去了好多。

少了这么多毛线,偌大的店面看上去显得空旷了许多,去也舒服了许多,更像她想要的北欧极简风。

她坐下后,给自己泡了壶茶,有滋有味喝着,听着店员小妹兴奋说着今天上午生意很好,卖出了了十几单。

“不错不错。”苏彤微笑点头。

瞧瞧她们这志气,不过卖出去十几单,竟然已经知足了。

“生意这么好,中午我们就吃好一点吧,买两支李记烧鹅腿吃吃。”

听到吃这个,店员小妹不由也馋了,下意识吞了吞口水。

不是,她以前也不是嘴馋的人啊。怎么变成这样了?

-

下午四点半,过了下午的销售高峰期,苏彤就提前下班回家了。

回到家,陆母迫不及待告诉她,下午孙红梅打电话过来了。

“说了什么?”

舅妈这人,不是有事不可能舍得打这电话的。

陆母笑呵呵告诉她,语气全是夸赞:“你舅妈说上次拿回去的毛线都卖完了。”

“厉害啊!”苏彤也忍不住夸。

其实通过这事,她也意识到一个问题——产品的市场定位很重要,几乎可以说决定了成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很多需求都变了。就比如毛线这种东西,在大城市里不好卖了,大家都更倾向于买毛衣厂的成品。

好看,样式多,虽说比自己买毛线织贵一些,但很多人手里的钱也比以前多了,自然不会在意。但是在下面比较贫穷的乡镇,还是有很多人愿意买物美价廉的毛线自己织。

这批毛线如果一开始就拉到乡镇去卖,可能年前就卖光了。那会既是农闲,也快过年,是广大农村妇女较闲的时候。

同时,她也在考虑一个问题。要不要给舅舅家装部电话,这样她找他们也方便,他们也不用每次打电话给她都特意跑到镇上。

这天晚上,夫妻两在恩爱缠绵后,腰都差点累断的苏彤在结束钱忍不住在丈夫肩膀上咬了一口。

蛮狠的那种,咬完好深一道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