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大姐说的这个道理,办公室最年轻的那位女同事好像明白了点,想到了自己。

她初中毕业后,本以为等两年满十八岁后就可以顶父亲的工作,进国营帽子厂上班。谁知道还没过两年,帽子厂就撑不下去,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别说让孩子接替工作岗位。

从小只知道以后要顶替父亲工作的她,忽然很迷茫,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自从知道不能顶替父亲的工作后,到进这家厂工作之前那迷茫的两年,她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她也不想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她不知道自己怎么了,父母也不知道女儿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直到进了这家工厂工作,发现只要踏实工作,就算不是国企也能挣到钱,也不会饿死,她慢慢的又变回了从前温和的性子。

人对未来迷茫,生活压力大的时候,是不可能有好的脾性,又怎么能好好教育孩子。

她明白了这个道理,却不明白这不是绝对。

他们知道陆一诚是在非常优渥的条件下长大,却不知道他的母亲整个同年少年期都活得非常艰难,却也长成了一个温柔善良的人。

另一边,在职场摸爬滚打了几年的苏彤其实在陆一诚在公公场合如此对自己时,就笑着提醒,他这样做必然会让同事们议论的。

出道就在老板位置的陆一诚不明白,他给自己妻子打饭盛汤怎么就要给人议论了?难道别的丈夫都不这么干?可他从小看到大的,父亲也会偶尔顺手帮母亲。

苏彤笑笑,只让他自己品味。陆一诚品不出来。

吃过饭,苏彤回家,陆一诚提出送她。

“午休时间一般也不会有什么事,而且我下午还要去一趟公安局,问一下去香港的签证办的怎么样。”

既然如此,苏彤也不再坚持了。跟自己丈夫没必要太过客套。

回去的路上,苏彤问了他怎么会想也做内销的事。

如果没记错,这时候大部分的工厂都是代加工性质,正是做外贸加工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