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你长本事了 寒川歌 1839 字 6个月前

经理说:“傻孩子,当然是两辆车了, 一辆车装赛用胎, 另一辆装家用胎。”

又有人问:“那……这两辆车拍广告,到时候谁跑前面谁跑后面呢?”

是个好问题,赛用轮胎它既然是“赛用”,那必然要比民用车轮胎强, 肯定要跑在前面。但民用车也是轮胎厂的重点客户, 谁喜欢广告里自己买的轮胎跑在后面呢。

“所以来开会了呀。”孙旭说, “各位, 有想法吗?”

在座的各位要么是搞技术的,要么是搞速度的, 没几个搞创意的。最后孙旭把目光落在裴淞的脸上, 指望这位大学生给点灵感。

裴淞用清澈的双眼和经理对视, 然后问:“甲方为什么不把要求说明白呢?”

孙旭挪开了目光,因为他没法回答这个问题。

理论上广告应该是甲方来要求, 我方写脚本,甲方通过脚本,然后开始拍。但轮胎厂是个很豪放的甲方,寄过来4套胎,没了。

就,拍吧。

孙经理希望集思广益,视线扫一圈过来,同僚们一个比一个呆萌,瞪着俩眼。孙旭忽然理解了高三那年讲台上的数学老师,台下的学生像毛绒玩偶。

“那就拍两辆车跑山。”路城山想快点跳过这个话题,“同步漂移,同步冲线,找两个够默契的车手。”

孙旭不太敢反驳他,但想的是,多默契叫够默契,两辆车用什么车,到时候万一开得太酷炫,那究竟是给轮胎打广告还是给车打广告。

“跑山同步漂移?”裴淞歪头看他。

路城山说:“跑山过连续弯,两台车,一个走内线一个走外线,到下一个弯,外线的那个去内线,内线的去外线,就同步了。”

孙旭轻轻声地说:“太勉强了,我们没那么多时间为了一个广告练车。”

“那就后车配合。”路城山说,“一个跟一个,找个跑山漂得好看的车手走前面,再找个经验老道的跟着他。”

“听上去可以。”孙旭喃喃着点头。

他搓着下巴思考,然后把会议桌前端的位置让给路城山,路城山继续开会,说上赛圈速赛的注意事项。

上海赛车场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赛道,包括裴淞,跑过很多次。

年年跑上赛,年年都是标准化竞速。今年上海赛车场赛会似乎是看见浙赛的无限改装,决定也整点花活,不能输给对方,所以今年在标准竞速的前提下,多了一个项目。

路城山点开PPT,对所有人说:“上一次,浙赛开放无限改装。这次,上赛不仅开放2000cc排量以下的自带车,取消练习赛和排位赛,并且,采用勒芒式起跑,直接开始为期两天的正赛,同时允许合理碰撞。”

PPT翻到下一页,路城山继续说:“勒芒式起跑,都知道吧,赛车停在赛道内线,也就是看台一侧,赛车手从外线跑向赛车,坐进赛车,启动,起跑。”

不难看出,眼看着燃油车要退出历史舞台,各大赛会很默契地,决定要抓紧这最后的时间尽情狂欢,把从前想玩不敢玩的,通通玩一遍。

勒芒式起跑,裴淞可太熟了。

如果说拉力赛车手最终的目标是达喀尔拉力赛或WRC,那么场地赛车手大致有两个方向,一个是F1,一级方程式。

另一个大约就是勒芒24小时耐力赛。明明是耐力赛,但平均车速在350km/h。

当初会选择来幽灵虎车队试训,就是因为,这支车队的场地组有三位车手。

这也就意味着,这支车队绝对会参加勒芒24小时耐力赛。因为勒芒就是3个车手轮流开,开满24个小时。

“至于这个‘合理碰撞’。”路城山停顿了一下,“这个合理碰撞,效仿了纳斯卡的合理碰撞规则,而我拿过两次纳斯卡总冠军,所以赛会要求我,在改装赛车,和赛事指挥,选一个。”

路城山手下有三位车手,也就是场地S组的三个人。

三个人在会议桌挨着坐,路城山看向他们,问:“你们需要我参与哪一项?”

这个要求很公平,路城山作为纳斯卡赛事出身的赛车手,后来在纳斯卡做了一年机械师。

纳斯卡,五个机械师,干着F1十九个机械师的活。更别提2022年以前的纳斯卡,一条轮胎五个螺栓要打,且要控制进站时间在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