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推恩令

隋末之万钧之势 Ling君 1076 字 2022-09-02

说到“以利诱之”,姜万钧想到了非常著名的“推恩令”。

“推恩令”是汉武帝颁布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政令。

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在死后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儿子们。虽然不是均分,但“见者有份”。如此一来,诸侯的封地越分越散,越分越小,威胁性也就变小了。

大宁没有诸侯王,所以之前姜万钧将“推恩令”稍微伪装了一下用在了世家身上,效果还不错。

姜万钧被颜师古批评,“不师虞舜周宣之德,反慕秦皇汉武之所为”,一点都不冤。

他所推行的许多政策,均有“秦皇汉武”的影子。

好的东西就是要借鉴嘛!不能因为秦王朝二世而亡就全盘否定。

当年大秦的建立,其中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又不是嬴政一人之功。

话说回来,对周边“四夷”要如何施行“推恩令”呢?

在草原上扶持新的势力的做法杨广也做过,不过突厥人也不傻,识破了杨广的意图,因此杨广最终失败了。

如果姜万钧在“四夷”中扶持自己的代理人,那意图就太明显了,而且也不保险,搞不好可能会养虎为患。

如何在悄无声息中布局,还要不给自己造成麻烦,这可是一个艺术活。

姜万钧之前的想法是,以经济为手段。

他已经尝试过,让大宁周边的部落,成为大宁的原料供货商。用经济手段,在四夷构建符合大宁利益的经济体系,接受大宁的调控。

但在与王玄策聊过之后,他发现这个办法不够高级。

“敌人”是没有下限的,他们一旦拼着自己回到原始部落的状态,也要和大宁硬刚,那么大宁反而要担心被反制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大宁抛出去的蛋糕分成无数份,这便是“推恩令”的“精华”。

扶持一个势力牵制另一个势力,太过粗糙,不够隐蔽,容易被人识破。

既然如此,那就再细分,能多细就多细,平时他们就像沙砾一样不显眼,可一旦谁想反对大宁,那便会触动他们大部分人的利益,这样一来便没有办法拧成一股绳和大宁作对了。

当然,这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要不是王玄策自己送上门来,姜万钧还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