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整合领地

覆殷商 丘清鲤 2157 字 2022-09-02

主体国土的北部都是聂伤的势力范围,包括老侯的候主领,黄菰邑,北邑,仲喜和芹夫人的河口邑,以及其他三家附逆的家族领地,占据了整个斗耆国国土的四成左右。

其余六成,被十几家大小贵族又分去了四成,只剩下两成国土是平民耕种的。而在贵族的排挤下,平民的日子都过的很艰难,不得不依附某一家,没有完全的人身自由。

所以,在斗耆国里几乎没有平民的地位,就是国主和大家族共同治国。

以上说的只是国土,至于更宝贵的财富——人口的分布状况,聂伤得不到准确的数据,只能算个大概。

因为各个家族不会老老实实的报上自己家的人口,大都会隐瞒实力,以免多出力,再加上奴隶不被算作人,所以人口数据很模糊。

根据家宰郧丁上报的老侯时期的数据,整个斗耆国明确有国民一万,算上隐瞒的人口,国民约万五之数,再加上奴隶,能有两万上下。

两万人口的方国,实力在商国算是排名下游的,倒数的档次。

“怪不得上次出兵数量是一千,原来是按一万人口算的。看来征兵极限还可以扩大一倍。”

聂伤心中思忖着,继续听郧丁汇报。

一万五千国民,聂伤掌握了四千,奴隶两千,另外有新收野人近千,共七千多人,是斗耆国三分之一的人口。综合下来,他的实力大约占了斗耆国的三成左右。

看到自己实力如此强大,聂伤忍不住笑了,郧丁看到数据也很吃惊。据他所说,聂伤可能是近几代国主之中,实力最强的一位了。

这就是动用暴力手段强行吞并的好处,吃了仲喜一派后,聂伤比老侯的实力增强了整整一倍。

也就是说,老侯曾经只有整个斗耆国六分之一的实力,他要是看到篡位的聂伤实力如此强大,定会喷出一口血来。

不过这一切目前还只是数据,必须要彻底消化掉这些土地和人口,才能转化为实力。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聂伤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安排亲信掌控领地。

新接手的候主领不能动。

候主领的国人都是铁杆保皇派,是历代国主的实力根基。

这里的贵人们感激聂伤为老侯报了仇,在他继位后第二天,就全体来到侯城向他效忠了。

按道理,候主领应该是聂伤可以信重的势力,但聂伤毕竟不是斗耆家族的,他发现一些候主领的年轻人在自己面前神态不恭,显然没有彻底臣服,所以没敢重用他们。

尽管这样,候主领也是万万动不得的。聂伤不动他们的利益,还大加安抚,希望他们能早日归心。

而仲喜一派的领地,则是可以痛快分割的肥肉。

几处领地,已经被聂伤清洗的干干净净,大大小小的贵族,有的被杀掉,有的被贬为奴隶或庶民,再也没有一个贵人存在。腾出了无数位子,专门用来安置他的那群心腹。

每个斗奴都分了一井地,并八户平民,五个奴隶,约五十人,为井老。

领头的花面、肥豚、乌鼬、大癞这些人,每人领两井地,奴隶十人,治一百口,为小邑长。

毕鬼有大功,领一邑地,即四井,奴隶二十,属民二百,为邑长。

可以看出,除了毕鬼勉强算得上中级领主外,所有心腹之人都是小领主。这也是聂伤的特意安排。

以他领地内的人口来说,聂伤能给这些心腹更多的人口。但他不想让自己属下出现大封臣,那样就会尾大不掉,最终可能演变成独立的家族势力,隐患不小。

管理百十人的小封臣其实是最合理的分封方法,他们的领地看着小,但是数量多,需要出兵时,一个领地出几人,凑齐了也是几百人的战力,绝对不容小视。

其他贱奴都被赦为平民,分给田地百亩耕种,另视功劳大小给予生产工具和牲畜。

领地内的剩余平民从贵族身上剥离以后,没有再划拨给封臣,而是以自耕农的形式耕种井田。自家种八块地,给候主种一块,相当于九分之一的农业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