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工业发展

覆殷商 丘清鲤 2138 字 2022-09-02

不要以为在地上挖条沟就能引水了,还有地势高低的问题,水不会往高处走。这才是最难的地方。

先不说在高处掘深沟需要多少人力,光是能通过目视测量海拔高度,规划渠道路线的人才,在这个时代就找不出几个来。

所以,挖掘长渠的难度非常高,平原还好,地形复杂和地势较高的地方几乎都没有水渠,除非本来就有水源。

斗耆国不缺人力,技术方面,聂伤虽然懂得水平原理却也不知道如何进行大规模测量。干脆用最笨的办法,直接挖穿高地让水流过。

至于高地上的土地如何灌溉,他只好又现场发明水车往高地汲水。

工部已经把水车模型试验成功了,一部大型水车正在制造中,用不了几天就可以实地运行了。如果成功的话,这种灌溉神器就会在斗耆国全面普及。

“不是如果成功,是必须成功,一定能成功!”

聂伤指着前方的高地,神情严肃对勃说道:“渠道开通的那天,我要见到水车在哪里转起来!”

勃的黑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悠然拱手道:“不用等到那天,半月,后它就会立在这道渠边。”

“哈哈哈,勃中官从没让我失望过。”

聂伤闻言大悦,又夸奖身边的工部群臣:“工部和百工,也从没让我失望过。此役完后,大伙都有重赏!”

众人皆大喜,疲惫之态一扫而光。

聂伤不是在说场面话,他真的对工部的工作非常满意。在所有的部门中,他最重视工部,工部也是摊子最大,任务最重,成绩最亮眼的。

除了营造建设,工部还主管着工业生产和技术研发之事。在聂伤出征莱夷的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又取得了长足进步。

美陶烧制的技术更加高超了。

现在烧陶作坊制作的美陶,造型各异,光泽晶亮,哪怕以后世人的眼光来看,也是美轮美奂。如此精美的器具,若能售卖出去,一定会成为斗耆国的重要财源。

可惜的是,聂伤答应了英国人,斗耆国的美陶都让他们代理。虽然很吃亏,但为了铜矿石,这个亏值得吃。

不过聂伤也不想做冤大头,下次肥员来的时候,他准备和对方好好谈谈。

不是要加价,而要求对方送更多的矿石来。若他们供应不起的话,斗耆国就要另择有实力的代理商了。

只是高岭土依旧没有找到,美陶再好也只是陶,而非瓷。

陶坊的美陶技术其实已经到头了,想要突破的话,只能提升为瓷器。聂伤知道技术升级的方向,所以吩咐工部加大力度寻找高岭土。

还有另外一个划时代的技术——造纸。

工部其实已经造出纸质物了,只是又厚又脆,一碰就碎,根本无法使用。

经过两个月的改进之后,他们献到聂伤面前的纸:褐黄的颜色,极易渗水,纤维粗大如砖茶,依旧非常粗糙,达不到书写要求。

但是厚度和韧性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完全能称之为‘纸’了。

聂伤觉得,技术到了这一步,真正的纸用不了多久就应该能研发出来。

纸坊的负责人也信心十足,拍着胸脯向他保证,自己已经摸着门径了,最多两个月,就能造出可以蘸墨书写的纸!

聂伤对此抱以厚望,鼓励了对方一番,命他先给自己送来一沓糙纸来。

纸坊负责人有些想不明白,问他要这种废纸做什么。

聂伤眉头一皱,说自己也要研究研究,然后就把这个多事的家伙赶走了。

自此之后,聂伤擦`屁``股就再也不用竹板刮了。尽管糙纸的触感非常感人,但至少方便,擦的干净。

还有冶炼行业。

斗耆国烧制白炭技术也非常成熟了,各乡树林里到处都是冒烟的炭窑,除了工坊的炭窑,还有民间土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