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八十五 抵达中都

启明1158 御炎 1326 字 2022-09-03

南宋使节团在驻军亭驿站休息了一天,九月初二日上午,他们出发前往中都城,九月初二日下午,他们紧赶慢赶,赶在夕阳时分抵达了中都城外,完成了此次一半的旅途。

眼望着中都城,南宋使节团成员无不感到震撼。

原因无他,中都城实在是太高大太雄壮了。

作为原先金国的首都,完颜亮其实并没有来得及对中都城大兴土木就准备南下迁都开封了,苏咏霖拿下中都之后才正式对中都城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建和改造,把中都城打造为了大明第一雄城。

之所以这样做,理由也很简单。

其一是为了增强中都城的军事属性,让中都城成为华北军事重镇,成为扼守中原的屏障,同时也将成为控制辽东和长城的跳板,不仅作为首都,也要作为军事重镇而存在。

其二就是为了彰显大明帝国的气势,作为首都,不高大雄壮不足以体现出大明帝国的国力雄厚、国势兴盛,这是一种象征,类似于一个人前往正式场合参加社交活动时对自己的打扮。

虽然平时肯定不这样,但是关键时刻必须要正式打扮,以此显示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体面和庄重。

比起五年多以前的中都城,现在的中都城完全变了个样子,苏咏霖几乎是重新建造了中都城的外城墙,比起原先的中都城扩大近三倍。

这还不算,中都外城墙其实至今尚未完工,未来还要继续扩大规模,使得中都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巨城。

据洪武四年三月份的人口普查报告显示,中都城的常住人口已经突破八十万,算上日常流动人口,分分钟突破百万规模。

城市居民,外地商业人口和手工业人口把整座城市盘活,作为承接中原、连接辽东和大草原的交通枢纽,中都城拥有其他任何一座城池都没有的繁华和兴盛。

在这个逆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中都城的人口不减反增,商业日渐繁荣,以中都城为核心的华北经济体系正在成型。

这足以体现出苏咏霖经营之下的中都城到底有着何等的旺盛生命力。

如此巨大的人口规模,当然也需要一座巨城用以容纳。

而就眼下来说,南宋的临安城其实在人口规模上并不比中都城差,甚至于比中都城还要多上一些,商业也相当繁华,但是整座城市无论从什么角度上去看,都只能看出繁华之美。

而中都城能够看出的不仅仅是繁华之美,还有庄重威严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