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十 现在,这就是公平

启明1158 御炎 1333 字 2022-09-03

这种情况是后来科举考试结果公布之后才广为人知的。

相较于文科学子挤破头一般的录取率,理科考生至少稍微有点本领的,基本上算是乱杀,纷纷被录取成为了官员,现在发展的还都挺不错,成为广大计吏群体当中的一员。

这在当时引起了社会上的大规模讨论。

以至于当场就有很多文科士子就破防了。

他们大哭大闹,口眼歪斜,最后纷纷下定决心,弃文学理,抛弃孔老夫子,拥抱墨子、祖冲之等理科祖师爷,抱着《九章算术》就开啃。

三年之后,这样的情况更多了,除却没什么积累和时间经验还真不行的讲究技术的工科考试,法科和理科考试的竞争力度明显增加,报考考生人数成倍增长。

以至于洪武五年的法科考试和理科考试需要按照考生籍贯在行省一级进行选拔考试以控制人数,选拔优秀者,剔除滥竽充数者,然后再来中都参加最后的考试。

饶是如此,理法工三科考试的难度也小于文科考试的难度,倒不是说题目难度,而是文科的竞争比较大。

文科考试需要进行五次考试,而法科和理科只需要三次,工科考试更是只需要两次选拔就能决定是否录取。

谷因此也有官员提出这样是否不太公平,是否可以稍微调整一下。

这个建议被苏咏霖否决,苏咏霖的意思是文科考生太多,如果放开了录取,会极大压缩其他三科士子的入选名额。

而朝廷需要各种专长的官员来负责朝廷的运转,不是单单靠着行政走天下的。

朝廷需要工科士子出身的大匠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理科士子出身的计吏给朝廷政策提供庞大的运算力支撑,需要法科士子出身的司法官员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朝廷并不仅仅只需要行政官员来维持运转,还需要大量掌握专业技术的技术官员参与进来。

旧科举的问题之多连封建王朝自己的官员都吐槽不已,他们当中有见识的士大夫自己都觉得这样选拔出来的官员往往只是文章做得漂亮,连历史名人和一些基本常识是谁都不知道,政务更是完全不能上手。

他们自己都这么觉得,咱们难道还要走他们的老路?

所以在科举考试筹备会议上,苏咏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参考考生数量没有达到平衡之前,在民间对于四科取士的认知没有达到平衡之前,我们需要维持一个平衡的录取率。

等参考考生数量基本平衡了,不再认为其余三科进士不如文科进士了,那么大家就可以一起采取同样的分级考试来维持公平了,现在,这就是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