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八章 老歪脖子树还看着你们呢

史上第一绝境 蓝火机 2146 字 2022-09-03

“殿下说的是。”赵恒低着头不敢反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东宫压了梁锦一头,秦皇重生,莫说是开创盛世,只怕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梁俊走到一个官员身边,眼睛注视着他手上拿着的观音土做成的馒头默不作声。

意思很明显是问这个官员,你怎么不把馒头吃完?

官员一愣,随后狼吞虎咽,瞬间把硕大的馒头吃的干干净净,甚至还打了一个饱嗝。

“孤王当时告诉大皇子,这千年的朝代存在不存在,孤并不知道,可孤却知道,只要让百姓们有饭吃,不仅能吃好,还能吃饱,不仅能吃饱,还能吃腻。那么莫说是千年,万年的朝代也不是不可能。”

梁俊冲着那官员满意的点了点头,让他有些受宠若惊,一边擦着额头上的冷汗,一边低头行礼。

“殿下圣明。”

赵恒恭敬的说道,其他的官员一听这四个字,条件反射一样也跟着高声道:“殿下圣明。”

“圣明?在大炎朝,百姓们吃饱了就不会造反,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其他人就不知道么?难道之前的皇帝就不清楚么?”

“孤王知道这个道理,你们就说孤王圣明,他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按你们来说,历代君王全都是圣明之辈。有这些圣明的君主和臣子们,大炎为何却到了今日这般地步呢?”

梁俊的问题十分的犀利,赵恒现在也迷糊了,太子到底想要说什么,自己又该如何配合?

“诸位大人,你们来说一说,为什么天下百姓吃不饱。”

梁俊走回了自己的椅子前,缓缓的坐了下来,看着对面像是木桩一样站着的朝臣问道。

众人低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太子现在问的不是赵大人,而是大家伙,这个时候若是不表现,只怕这身官服是再也不可能穿上了。

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工部侍郎上前一步,高声道:“回禀殿下,天下百姓吃不饱,主要是因为水利、天气和田地等原因。若是修缮水利,风调雨顺,良田万顷,到时粟米满仓,天下百姓皆可活也。”

其他人一见被工部侍郎抢了先,各个懊悔不已,多好的机会,自己怎么就没抓住。

“难道灾年的话,百姓就要饿死么?”

梁俊反问道。

工部侍郎皱了皱眉:“这”

若是旁人说这话,工部侍郎早就骂开了。

自古以来,天下百姓全都是靠天吃饭,老天爷若是疼活百姓,不涝不旱,百姓们大丰收,自然不用担心饿死。

可如果老天爷不给活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就算水利修缮的再好,田地再肥沃,吃不上饭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梁俊哈哈一笑,看向这群被自己这句话弄的有些无语,甚至面露疑惑之色的百官,摇头道:“赵大人,你们在长安城过的太舒适了,雍州的改制虽然你们也都跟着参与了,可雍州现在到底是什么样,却从来没有见过。”

他说着站起身,面朝西北,看向雍州方向道:“天气也好,水利也罢,这些虽然都是对农业国至关重要的因素。可百姓们能不能吃饱饭,却和这些事关系不大。”

“雍州现在的衙门算是历来最穷的,可雍州现在的百姓却是在那片土地上活的最好的。”

“你们有没有想过,雍州大旱三年,为何常玉仍然能够为造反囤积下无数粮草。这些粮草若是全都用之于民,莫说是三年大旱,就算是五年大旱,也不会死那么多人。”

雍州的惨景又浮现在梁俊的脑海之中,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苏信也有些伤怀,他曾见过灾区的真实面目,用惨不忍睹来形容都显得有些肤浅。

之前的雍州是什么样子,他虽然不知道,可自己的得意门生——在雍州做地方官,就是因为治下百姓饿死无数,最后羞愧自杀。

能把父母官逼死,雍州惨到了什么地步,可想而知。

梁俊的语气冰冷起来,他看着赵恒等人道:“官员和百姓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立的,百姓想要吃饱,官员就不能吃太饱。官员若是吃饱了,百姓多半就得饿肚子。大炎朝有多少天灾,原本并不算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最后全都是因为人祸弄的不可收拾。”

“这人祸的根源在哪里呢?难道天下的官员全都是想要与百姓争利,从百姓口中夺食的人么?”

梁俊摇了摇头,自问自答道:“并不是,孤王一直相信,做官就奔着贪官去的人,总是少数。熟读圣贤书,通过科举选拔的官员都是有自己抱负,想要为百姓做事实的。”

“百姓想吃饱没有错,官员想吃饱也没有错,错就错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也想吃饱。皇帝若是想要吃饱,想要满足自己无穷无尽的欲望,那天下的百姓就没饭吃。”???

梁俊说到这,悠悠的叹了一口气,十分的感慨。

“皇帝想要建宫殿,就得从南楚的深山老林之中砍伐上等木材,含元殿里一根大梁,从南楚深山内砍伐之后运到长安,光是账面上能看到的成本就是十五万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