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页

掌中+番外 北境有冻离 961 字 5个月前

“朕最后再给你一次机会,正如你刚刚所说,欺君之罪乃诛杀九族之大罪。若你现在陈述事实,朕便不再追究你这些年的隐瞒谎报,只追你玩忽职守之责……若是你此刻仍不认此事,朕会派人前去查明一切。水落石出后,谁敢在金殿上欺君,朕就摘了谁一家的脑袋!”

萧谙这番话说得极不留情,冰冷的目光穿透玉旒,凝成一种极大的帝王威压,沉重地压在每个人的心间,令人噤若寒蝉。饶是镇西大将军也受不住这般压力,只抖着身子,两行泪打湿了沟壑深深的面庞,后悔地喊道:“陛下,末将这样做,都是有原因的啊……”

这便是认下陈鸿封所说的一切了。

萧谙根本不关心他那所谓的苦衷,只冷冷看着哭嚎不止的镇西大将军,心里说不出的失望。

这位将军年纪比他大得多,年轻时也是久经沙场的一代豪杰,曾在西疆多次驱逐异族,否则也不会被一步步升到这样的武职,并被赐“镇西”的封号。可不知不觉间,这个威风的名号成了一种诅咒,令他看不清身于何处,也忘记了来时初心……

说到底,他只懂得享受将军带给他的无上荣耀、荣华富贵,却没有领悟将军之名的背后,到底要承担多少性命攸关的期待。

萧谙闭上眼,用力挥了挥手,侍卫便上前一左一右押住镇西大将军,将他将军衣袍当场扒了,不顾那人哭喊,将人强硬地拖拽出金殿,一路往诏狱去了。

徐京墨静静看完了这一场大戏,心知该是他上场的时候了。他朝陈鸿封使了个眼色,而后站了出来,不疾不徐地说道:

“陛下,都说御人之道要奖罚分明,那么该惩的人已惩过了,这该赏之人也不该遗漏。虽说陈鸿封擅自奏报此事是不合规矩,但也是事出紧急,否则以他的身份,哪里有机会能面圣说出这些话呢?”

萧谙闻言点头,他心里其实也并无怪罪陈鸿封的意思,反而他很欣赏陈鸿封这一腔勇气。再思及这人多年被抢功,萧谙更是生出几分同情和歉意,他思衬着开口:“陈鸿封,你所说之事确实是要紧之事,应当在述职前禀告于朕,虽说方法急躁了些,但朕恕你无罪。”

陈鸿封大喜过望,抬眼见到青年帝王自金阶缓缓走下,一手将他扶了起来,说道:

“陈鸿封,你意志坚定,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朕欣赏你的作为!这些年你在边关出生入死却不得重用,你是受委屈了。既然你是不可多得的将才,朕要你日后继续驻守边关,为朕悍守每一寸大衍的土地,你可准备好了?”

陈鸿封一时间心如擂鼓,他用了一种武人的方式行礼,高声向他的君主宣誓:“愿为大衍,死而后已。”

萧谙知道他所言非虚,赞许道:“陈鸿封,朕今日便破例特擢你为镇军大将军——为朕镇守西疆,可要打起精神啊,别让朕失望了。”

陈鸿封也没想到他竟会被升为三品的武职,多年来他郁郁不得志,那些彷徨与苦闷像是层层浓云压在他心头,而此刻,他终是迎来了拨云见日的一天。

“末将陈鸿封,叩谢陛下圣恩。”

…………

这日一早,季珩便进了宫,在便殿内等候萧谙下朝。他们先前便说好了要一起再去练武场,与那些青年武生会面,等两人抵达练武场时,萧谙一踏进门便被人塞了一把重弓,那位武生跃跃欲试,说是要今日与他比试射箭。

骑射一向受到大衍人重视,大衍素有马背上赢得天下之名,萧家老祖宗便是一位极擅骑射的皇帝,亲赴战场时一人一骑能挡千军,也正是因为这样,骑射也成为了武举第一项要考的科目。

不过,萧谙将手中的弓还了回去,折返回去从马上拿下了自己的弓,伸手一拉,弓弦立刻破空发出“咻”的声音。萧谙垂下头去看着把弓,低垂的眉眼染上几分不易察觉的笑意:“多谢仁兄,不过我用这个就成。”

萧谙手中的那把弓虽说是从宫中打出来的,却没有一点儿跟皇家沾边的华丽,弓身通体以黑檀木打造而成,十分古朴,还带着幽幽檀香。弓身呈现一种光润的状态,带着些磕碰的痕迹,一看就是被人反复把玩,是个跟随了主人不少年头的老物件。

一握住这把弓,那人亲自教他射箭的场景,便会立时在脑海中涌现。

他小时候练箭时,徐京墨总会站在身后,两手从他腋下穿过环抱着他,那双骨节分明的手覆在他手上,不停地摆弄着弓箭、调整姿势。那时候他个子还没抽条,需要徐京墨微微弯腰才成,时间久了,徐京墨也会觉得有些累,于是抑制不住的的呼吸便喷洒在萧谙耳畔,湿热的、微痒的、轻颤的……令人心猿意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