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页

掌中+番外 北境有冻离 960 字 5个月前

丞相为百官之首,有封驳谏争之权,是而皇帝命人拟好圣旨后,须得先差人送至相府给徐京墨过目,而后才能盖玺,交给相应的部下执行。然而,若是徐京墨觉得不妥,他可写上意见并直接驳回,即便是天大的圣意,也是绕不过这一关的。

而今日这道旨意下得如此急,又凑巧是发布武举结果的第二日,徐京墨隐隐觉得此事定有蹊跷。

而当他打开圣旨,看到上面写着要调任汪赞去做执金吾亲率京师北军,掌京师徼循,而羽林军则交由新任武科状元季珩统领时,当即便气得将桌上的玉竹涮笔筒扫到地上,恨不得那是萧谙的脑子。

“阿盛,备车,我要立即进宫。”

这道旨意从明面上看似乎是汪赞高升,实则不然,执金吾虽看上去官职更大些,但未必有羽林军统领好,一个是京师之军,一个却是天子亲卫,这两者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孰轻孰重,自不必多说……这道旨意对汪赞来说,分明是明升暗降,而这一切,恐怕都只是为了给季珩让路。

汪赞此人是他亲手提拔上来的,自然是极为看重这人的才干与忠心。当年要他接任羽林军,也是因为他知道汪赞本性至纯,会像他待萧谙一般忠诚,绝不会生出不臣之心,加害皇帝。

而这道旨意的意思很明确——比起他的人来说,皇帝更愿意将安危交给季珩。

这不仅是一种猜疑,更是皇帝收拢权利的做法,这同样代表着,皇帝正在一点点重新掌控话语权,不愿再受制于人。

想到这里,坐在马车里的徐京墨不由搓了搓骨节,而后挑开帘子,远眺着前方的宫墙。徐京墨心里生出多个猜测来,一时间,连他自己也不清楚,他心里到底希望是哪个成真了。

宫墙内,暖阁中,萧谙不由打了个喷嚏。他一边念叨着是谁在想我,以便拿起一根的干蚯蚓逗弄笼中的八哥。

他是在等徐京墨。

萧谙知道,以徐京墨的脾性,看到那道圣旨必定会来宫中找他问罪——而他早在亲笔勾了季珩做武科状元时,便已想好了应对之策,只静待人来。

徐京墨一打开暖阁的大门,便听见一声嘹亮清脆的“徐相吉祥”,他踏进暖阁,果然见到萧谙和那只惹人厌的黑玩意,登时嘲讽道:“这小畜生还活着呢?”

萧谙摸了摸八哥的头,笑着回:“你看它多聪明啊,不过教了一会都会给徐相请安了,朕可舍不得杀了它。”

徐京墨冷冷笑了下,没再搭话。片刻后,他从袖中取了那道圣旨掷在萧谙旁边的桌子上,含霜夹雪地问道:“若是不放心臣下的人,干脆连带着臣一起赶出上京便是,陛下何苦拐这么大一个弯子?”

圣旨两侧皆有玉柱,砸在桌上发出“咣当”一声响,惊得八哥当即就跳了起来,一头装在金笼上,闹出了不小的动静。萧谙命人都退出暖阁,顺便将乱叫的八哥拎走,这才悠悠拉过徐京墨的手,示意他先坐下。

“哥哥这是说的什么话,我怎么舍得放你离开呢?”萧谙垂下眼,偏执、阴郁、狠厉在他眼中闪过,但很快又化为虚无,只剩无辜在那双漆黑的眼中,“你先消消气,气性总这般大,对你身子有损。”

徐京墨简直被气笑了,他呵呵两声,回敬道:“也不知道这都是托了谁的福啊。”

“别气了,你先听我解释。原本执金吾便应由两人担任,但京师现在只由张大人一人看管,是为不妥。我思来想去,上京有能力任此职的唯有汪赞。不然我也不放心让刚中武举的青涩武生们来接替此位……京师乃上京最后一道防御,须得有能之人日夜操练,不可松懈。”

萧谙坐到徐京墨身边去,暖塌有那么大的地方,他却偏偏要和徐京墨挤在一处,凑在徐京墨耳旁小声说:

“至于这接任的人选吗,我也不瞒哥哥,确实有我的私心……季珩从小就是我的玩伴,又替我喝过毒酒,于我有救命的恩情。一晃他也长大了,又夺得了武举魁首,我确实有心想给他个不错的职务,既是奖励,也是一种磨练。”

萧谙悄悄伸出手揽住徐京墨的后腰,一派纯良无辜,朝着徐京墨撒娇般地说:“我不是猜疑哥哥的人,我只是想给季珩领个差事,想来想去羽林军最合适罢了。这几年京中安定多了,又有哥哥坐镇,实话说羽林军的用处就没那么大了,索性就拿给季珩练练手。”

徐京墨还要再说些什么,却被萧谙用一颗蜜饯堵了嘴,只听萧谙笑道:“季珩此人手上功夫虽好,智谋却是差了些的,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情。而且,我更不愿意将他再放回边关,叫他在边关领职,否则边关要全叫季家父子把持,拥兵自重反而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