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大多数都在亲戚家,少部分没有亲友投靠的百姓,被统一安排在了家附近的学堂之中。”

桃延郡是最早建立“学堂”的地区之一。

起先百姓在此地统一学习“精耕之法”而后又在此处接受扫盲。

新建成的学堂宽敞坚固,又有官兵看守并随时清理屋上积雪,一时间竟成了安置百姓的最佳地点。

天子轻轻点头。

童海霖又朝应长川行了一礼,接着转身对江玉说:“溪口城及附近擅长女红之人,也按照江大人信中说的那般被集中在了学堂内。”

和当初在昭都时完全不同,如今身为一郡之首的童海霖再不是那个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则,只求明哲保身的都水使者。

收到传信后没几天,他就已将这些全部安排妥当。

“实在是辛苦童大人了。”江玉连忙朝童海霖点头。

“都是分内之事!”说完童海霖又补充道,“刚才我已经叫人卸下船上的棉花,将它们统一运往此处。”

桃延郡往年从不下雪,冬季也从不像今年这样寒冷。

除了个别有钱人外,大多数百姓都是穿着秋装过冬的。

“住”一事或许暂不用担心,但“穿”却不得不注意。

在昭都的时候,应长川已经下令把北方几郡军中新制与多余的冬衣,通过辰江运送至桃延郡。

这些冬衣一到桃延,便会参照刚刚那个名单分给当地百姓。

楼船上的棉花则全部被江玉安排给了郡内的儿童。

这几日它们便要被集中制成冬衣。

太守府内满都是人,不只童海霖在汇报郡内事务,提前赶到这里的驻军将领,也在向应长川汇报军中情况。

此时已是傍晚,溪口城内大半道路和地面上都覆盖着一层坚冰很难行走。

担心不小心摔倒或生出其他意外,江玉便想趁着天黑之前先在太守府附近看看,

桃延太守同街正好有一座学堂。

见应长川还在听将领们汇报军务,江玉就随着童海霖一道,去了那里详细查看制衣进度。

-

大雪依旧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整座首邑已被风霜所冻结。

从渡口到学堂这段路今早已被官兵们铲了出来。

此时他们正往来于楼船和学堂之间,搬运着随船而来的棉花。

学堂大小屋室内,数百名妇女正坐在书案前,紧锣密鼓地在麻布上打着样。

她们只顾手上活计,完全没有注意到江玉和太守的到来。

……

“剪刀呢,我的剪刀去哪里了?”身着褐衣的女人四处寻找着,“快快!我这一堆布的样都已经画好了,就差剪裁了,你们谁把我的剪刀拿走了?”

话音落下,旁边的女人一边继续缝合面布和内布,一边顺手从布料下方抽出一把剪刀递给了她:“这里!你用完再借我使使!”

“好,放心!”

身着褐衣的女人刚把剪刀拿起,另一人就已经缝好了一个布胚,并将它整齐叠在了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