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那些人去采石场吧,又恐会闹出人命。但若是不去,恐怕又会对被逼去的人不公平。

再三衡量之下,知县接受了伏危的建议。

——把被强迫采石场的人放出来,而剩下的役期则改成役银,由原本该去的那些人按月交付,若是交不上来,那就去采石场老老实实的服役。

不得不说,这么一件件李代桃僵的案子解决之后,周知县的声望顿时水涨船高了起来。

过了许久后,虞滢才忽然明白过来,伏危不仅是在处理大嫂的案子,同时也在帮周至县谋划着声望的事情。

而借着这一波声望,知县便开始推行开垦种药材,大豆的政策。

百姓种植药材,知县也安排有这方面学识的人讲解,这人会轮番到玉县管辖下的村子教百姓怎么种草药。

最后所种植的草药,只要不是特别差的,都由四个医馆分两个标准来收购,六文一斤和四文一斤。

倒是不担心药农自己卖给药商,往来药商,衙门登基在册。且调查过,一年到头收购的药材不过几千斤。

一亩地若管理得当,年产六百斤至八百斤草药是正常的。

这么多的药材,皆是一年生长的普通药材,药商也要不了那么多。就算要,因种植时间短,往来的药商也不可能全给十几文一斤。

可新推行的政策中有规定若是散卖给药商,不得低于十三文一斤,若查出后低价售卖,罚银十文一斤。

这一条是硬性规定。

若是药商真要了,那就是有猫腻的,查一查后震慑也是可以的。

在这些规定之下百姓可自行选择如何那一条外销的路,但最后无疑多为选择送去医馆。

按照低价收购的,六百斤晒到七八成干,还有三百多斤,便是按照四文一斤来算,那也还有个一千三百文左右。

除了每年两百文的地租,还是有个一千文左右的盈余的。

而且租的时候不用先给银钱,衙门也会先垫付药材种子和大豆种子,等到明年统一的时间再收地租和种子钱。

但这地可不是随意租,每户人家限制了两亩荒地开垦。同时也限制一亩地用来种大豆,一亩地用来种植草药。

政策一推行,便有人不看好。

有人说“开垦费时费力,用来种草药,还不如种点粮食来得划算。”

但因着是真真切切的觉得周知县是想为百姓好的,故而也很多人配合。

而且这政策对那些走投无路的人来说,无疑是救命稻草。

这其中最为积极的,莫过于陵水村的村民。

他们是亲眼见道伏家是靠着草药发家的,这政策一出来,如何能让他们不心动?

他们是率先一批去衙门的,摁过手印,画押得二亩荒地开垦。

没等衙门派人去教怎么种草药,他们就去请教了伏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