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不断点头。

“比起泰山封禅,亲耕礼和亲蚕礼更重要。”

他可以不去泰山封禅,但是每年春秋的亲耕礼绝对不能落下。

从周朝开始,在国家祭祀礼法上就已经确立了“天子亲耕南郊,皇后亲蚕北郊”的祭祀格局。

礼部大臣趁机上谏:“陛下,既然天幕也提到了要重农耕,不如恢复古制,把先农坛修建了。”

大唐开国之初,李渊忙着到处打仗,他虽然建立了太庙和社坛稷坛,但是没有建立先农坛,祭祀是在社稷坛举行。

但是按照古制,亲耕礼是在先农坛举办,先农供奉的就是神农氏;亲蚕礼应该在先蚕坛举办,先蚕坛供奉的是嫘祖。

“嗯,不错,准了。”李世民欣然应允,“在先农坛旁边留一千亩土地,作为籍田。待春秋时期,朕也该亲御耒耜了。”

对这一次兴建工程,众臣都没有反对,各自也开始议论起亲耕礼来。

因为亲耕礼虽然是皇帝带头,但是众臣都得参与。

三公,诸王、尚书、卿等大臣,地位越高参与程度越高,地位太低的还没资格参与。

亲耕大礼,首先由皇帝耕田,皇帝耕田的次数是三推。

接下来是三公、诸王、卿按照次序耕田,级别越低的人,耕田推数越多,卿的级别最低,所以耕田九推。

等到秋天丰收时刻,天子还得下田收获粮食,当然了,同样是象征性的。

平时的籍田都是有专门的下人管理,等天子秋季再去亲耕收获后,籍田收获会分给众位大臣,同样是地位越高、与天子越亲近收获越多。

【那么天子们为什么这么重视农业呢?】

【农业生产本身具有以下特点,与华夏文明息息相关。】

【农业离不开自然,华夏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让人们更亲近农业,劝民务农使百姓与大自然频繁接触,民风会更淳朴。而民风淳朴就易于统治管理和役使,这样对统治者来说更安全;】

【农业是以个体方式进行,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像商人一样频繁与外界与外人接触,减少了结党营私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劝民务农会让百姓离不开土地,害怕迁徙,被束缚在土地上后就会更加安分守己。这也是华夏几千年乡土情结重的源头。】

朱元璋冷哼:“没错,朕就不喜欢商人乱跳,又奸滑又不安分,还是农人安分,老老实实种地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