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秦历来赏赐的大方程度,这句承诺非常有效果。

想改字,你首先得看看书中写了什么。

于是一时之间,《吕氏春秋》卖的非常火。

并且,考虑到那时识字的基本都是上层阶级,也就意味着,《吕氏春秋》是在上层阶级中流通起来。

再考虑到那时没有标点符号,想要读通读懂一本书,不读个四五遍不可能,读的过程中就得接受书中的思想,反复琢磨,也就意味着,《吕氏春秋》的思想在上层阶级中普及开来。

如果说商鞅变法选拔的是平民,吕不韦就是有意筛选精英人才。

看似“一字千金”,实则是“一人千金”,吕不韦要得不是“字”,是在筛选人才。

“原来如此!”最缺乏商业人才的明朝,永乐帝朱棣感觉自己学到了。

“难怪天幕总说皇室把书籍束之高阁不好,书籍本身就可以筛选人才。”

他甚至想现学现卖。

大明有《永乐大典》,要不,修完之后也来个“一字千金”?

但是《永乐大典》字数太多,民间要是真修改出来了,国库会不会撑不住?

想到这里,朱棣心虚地看一眼胖儿子,仿佛已经听到了胖儿子在哭穷,忍不住又开始思考:不如换本书,但是换哪本书比较好呢?他也想要个管仲或者桑弘羊,但是吕不韦还是算了,把持朝政不可以!

【大秦统一后,虽然统治时间很短,但是煮盐、冶铁很发达,史书上称秦“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论经济贸易,同样可以从史料中窥探到大秦的繁华。】

早在战国时期,李斯的《谏逐客书》中写道,各国各地输入秦国的特产有:昆山之玉、随和之宝、太阿之剑、江南金锡、西蜀丹青、阿缟之衣、锦绣之饰;

《吕氏春秋·本味》中提到的美食有:洞庭之鱄、具区之菁、江浦之橘、云梦之柚等。

当时的手工业者已经分工很细,有冶金工、陶工、木工、车工、皮革工等。

由于各地商品交易繁荣,商人很活跃,司马迁曾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概括这种情况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秦朝一统六国后,除了统一文字、统一法律、车轨和度量衡厚,还统一了货币。

秦规定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单位是“镒”,即二十两;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单位是“半两”,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半两”,从秦创圆形方孔铜钱开始,这种铸币的形态开始长期固定,成为封建社会时期的主要流通形态。

秦人交易时,日常交易用秦半两铜钱,只有大数目支付才使用黄金。

有了统一的货币,各地的商品经济和交换都有很大的便利。

云梦秦简《金布律》中记载:有买及卖也,各婴其价;小物不能名一钱者,勿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