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学术型偶像 铁马倦倦 2352 字 5个月前

这就像是年轮一样,代表着不同时期的地面经过一系列运动将上一层覆盖,一层层叠加起来,只有纵向挖掘才能看出来。

而且从眼前的剖面来看,这里的文化层堆积非常明显。

文化层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划分的,不只要根据土质、土壤外观来分辨,还要根据遗迹的叠压打破关系来分地层。

这就是所谓的“考古地层学”,算得上是考古学的基础知识。

但就像数学是所有理工科的基础一样,其中的学问大了去了,也不是谁都能轻松的学会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华国,考古地层学的奠基人是梁思永先生。

大家对于梁启超和梁思成,甚至是梁再冰和梁从诫几位可能比较熟悉,但并不知道这位“二儿子”梁思永先生其实是我国考古学界的一颗明珠。

梁氏家族精英无数,梁思永则是远赴哈佛读了人类学与考古学,被誉为“中国接受西方正规考古学训练之第一人”。

梁思永先生是在30年代时对安阳殷墟后岗的考古作业中,证明了著名的后岗三叠层。判定了商文化、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之间的相对年代关系,从而将殷墟的神秘面纱再揭开了一层。

楚孑正听一旁的日本教授叽叽喳喳说个没完,只见屠銮教授的神色更加不快了。

然后,他也没想到屠銮教授也下到了探方内侧,静静听了一会,忽然开口:“楚孑,你来分辨一下这里遗址文化层的分层情况吧。”

此话一出,日本教授应该立马给自己的学生翻译了一边,探方里忽然寂静了,所有霓虹国学生的视线都看向楚孑。

楚孑还没来得及答应,就见秦铎也下来了,悄咪咪了屠教授的袖子,低声道:“这会不会有点难为小楚了啊?”

要知道,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考古学本科生来说,第一次来工地就能说出文化层的分层情况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更别提楚孑他还是个二专业的学生了,还当着一班外国人面,所以秦铎才觉得这么紧张。

但屠銮却抬了抬袖口,看向楚孑:“这种基本功不过关,我也不留你了。”

一帮霓虹国学生听完这话更兴奋了,带着点进展但又幸灾乐祸的表情看向楚孑。

这种突如其来的压力,哪个学生不懂啊!

楚孑长舒了两口气,凝了凝神。

虽然这很难,但他也没有慌。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

毕竟当初谁都说大一想发CSSCI是天方夜谭,但他不也发了吗。

楚孑开始冷静观察起探方的剖面。

同一时间,他的脑海中也在飞速运作,把之前看过所有的关于新乐遗址的信息都找了出来。

正当秦铎想给他一点提示的时候,楚孑直接开了口:“这第一层,也就是所谓的上文化层,出土了极为少量的双鱼纹青铜器,还有列蹀,也就是类似项链的饰品,还有些陶器等等,所以这一层并不是单一的文化层。”

楚孑见周围的霓虹学生都一脸不明所以,而自家秦铎和屠教授都是一脸松了口气的表情,又解释道:“双鱼纹青铜器和列蹀都是女真族常见的器具,而在宋代的时候,东北地区被称为‘金国’,正是女真族掌控的,后来的陶器则带有很明显的明清特色,所以是融合了这几个时代的文化层,我猜想很可能是由于近一千年以来因为河流泛滥形成的淤积层。”

秦铎听完,暗暗给楚孑比划了一个大拇哥。

楚孑放心片刻,又继续说道,“第二层是中文化层,土质像是黑褐色亚黏土,想来应该是新石器末期的,也正是在这一层中有大量的石器、陶纺轮等等器物。”

“这一层应该是距今三千至四千年左右沼泽发育泥炭层,对吧?”

秦铎认真地点了点头:“没错!”

看来屠銮选这孩子当学生是有原因的,这份功底真的很了不起!

楚孑又蹲下观察了片刻,方才开口:“这第三层应该是最难发掘的,因为泥土成分十分复杂,能见到里面含有贝壳和大量的动物骨骼,不过我不是研究古生物的,看不太出这骨骼属于什么生物。”

“不过,因为第二层中完全不含贝壳等等,所以还是能分的出来,如果要说点别的,应该可以说这层中的骨骼类保存的都不错,因为有这么多贝壳的存在,能减缓骨骼类的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