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页

吃完饭的第一个表演,叫《天官赐福》。这也是规矩,每一场的第一出,必须是赐福。张若禹已经做过了练习,完全可以跟上节奏了。他们三个人就坐在张若禹后面,看着台上的旦娃子在跳,扇着扇子,围成一圈。

真正唱的人,也并不去亮相,而是跟弹奏乐器的人坐在一起,只亮一个嗓子。

“祥云蔼蔼,南天门开,众仙下凡把宝带,在吉庆堂钱赐福来……”

王强对这件事情本来非常有热情,但是刚才的闯灯笼,让他已经筋疲力尽,现在坐在张若禹后面,二胡嘛,又不会拉,唱的嘛,又听不懂,天气嘛,又冷地不行,觉得特别没意思。

过了一会儿,王强就拉着吴放出来了,转头去钻研了旦娃子的行头。没几分钟,就披着旦娃子的行头上去跳舞了。

只有展一鸣一个人,靠着张若禹,听二胡和唱腔。其实他也听不懂,只是这种唱腔也确实是难得。唱的人当然不是什么行家,而是村子里的文艺爱好者,平常干完活儿了,就喜欢唱两句的一个人。但是那种语气和强调,仿佛是在向世界诉说着这片大地上发生的故事。张若禹的二胡拉的并不好,但是看得出来,也是在尽力衬托同行了。

后来,那个主唱的人唱累了,后面的人就开始帮腔。也就是所谓的大合唱。

展一鸣以前没少听合唱,在学校也被迫参加过合唱比赛之类的。但是他没听过小曲,也没有听到过小曲合唱。他听不懂,但是内心却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展一鸣突然明白,张若禹之所以愿意让自己来参加这个活动,其实是为了让他多见一些人和事,多经历一些生活。

等到整场唱完的时候,最后一个节目是秦腔表演。这个地方,距离真正的秦腔还有点远,但是大家热爱秦腔,也有人能在关键时候,照猫画虎的吼两嗓子,博个满堂彩。平时,大约在每年的十月里,这里会专门唱戏,也就是请专业的秦腔团来表演。正月里的很多表演者,就是从那些人身上学到的本领。

秦人爱秦腔。张若禹以为自己对秦腔没什么好感,但事实上,他超级喜欢听。他照样听不懂那些人在唱什么,但是他听到秦腔那个调调,就觉得心里舒坦了。他喜欢京剧、黄梅调等等,但是唯有秦腔,让他觉得特别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