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这时候,老马头已经打着哈欠去马号喂料,溜溜达达的出门,出门前没忘了在清早快熄灭的炉子上热上肉汤。只等着小丫头起了,就可以热乎的喝上一碗。

老马头是负责驿站马号的驿卒,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算是个官儿。马号平日里十二个时辰都有人值守,一方面需要随时帮来往的邮差换马,另一方面,马匹在这驿站里也算是最值钱的玩意儿,丢了几匹耽误了送来往文书要件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这青坪驿,地处京都西北界。因挨着潞安府,又是关内的最后一个驿站,来往邮差换马、歇脚的不少,来来往往也算是热闹。再往北,翻过青坪山,就是连年风沙的关外,尽管有青坪山挡着,也还是免不了时不时刮几阵邪风,于是很多人都叫这里,沙城。

沙城虽被叫做城,但实际上可比正经的一座城要小得多,方方正正,四堵外墙各一里,夯土重制,跟东都外城墙动辄八十里一比,小之又小。整座驿城只设东西二门,里面横三竖二五条道路,恰恰将里面分为十二等份。城里散落分布着一些客栈、杀猪羊作坊、酒铺、食肆、药铺、铁器坊,简简单单。

再来最多的就是夯土小院,供服役的外来兵卒子、在城里谋生的买卖人居住。但有老娘挨不住儿子回来过世的,这些兵卒子兴许也就不再回家,用攒了几年的卖命钱在驿站里买个小院,找个婆娘也就定居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这个故事在我心里搁了一个多月,终于人物形象完整到不得不从文字中蹦出来。

谢谢你们的关注,拉手手一起走到最后,啾啾~

☆、捡来的丫头

老马头就属于后者,守着这驿城一辈子。没告老也没还乡,在这青坪驿掌管马号二十多年,没讨到媳妇,老了老了却捡了个娃。

其实小幺听见木头门哐当关上的声音时,就已经睁开了眼。她盯着屋顶的旧木梁,盯到脑袋都痛了终于才闭上眼睛。她慢慢爬起来穿好粗布短袍,这是对门酒铺的张家娘子给做的,阵脚歪歪斜斜,显然是赶工赶得急。

小院不大,跟驿城一样,融合于这常年风沙的地界,huáng土的本色。不大的院落,有一间北屋正房,正房两侧各有一间厢房,东西两间偏屋。院里一口大水缸,平日里用木板盖着遮挡沙土,三天打满一次水,供平日里梳洗吃喝。

小幺在水缸里舀了水擦了手脸,去灶上盛了肉汤小口吸溜着,摸摸腰间的伤,已经不大痛了。

叹口气,前世她是个珠宝设计师,文不成武不就的,到了这地界只怕是整不了什么□□丝逆袭。最奇葩的是,为什么好端端睡个觉就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