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页

“当当当,每年给大红包。”

靳总美美地笑着挂断了电话,秦延摇摇头,摘了耳机继续看文件。公司很大,事情很多,从来没有只要负责谈恋爱的总裁。

时间一晃的到了十二点一刻,空调出风口的红绳飞啊飞,风声嗡嗡嗡响,大家都在认真工作,时不时有敲击键盘的声音、按动鼠标的声音、笔尖摩擦纸叶的声音……忽然,张伟大叫了一声,“有了,有了!”

“有啥了?”陈涟问。

见大家的视线都看过来,张伟声音结巴,气弱地说:“公、公示,出、出来了。”

大家赶紧行动起来刷新网页,唐礼看果然出现了,立刻点开链接,看到了页面标题:东洲市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公告。

一目十行地浏览了一遍内容,顺便把最下面的附件下载下来。

看完一遍之后,他拉到最上面又仔细看了起来。

看的时候脑中和他们正在做的方案相对照,唐礼有种直拳用力出击却只是击中了目标一半的失重感,不过,另一只靴子掉落的尘埃落定之感占据了上风,现在总算是看到了公示,总比一直在迷雾中自己摸索来得强。

“我们的方向是对的,何主任给的内容很关键。”唐礼喃喃自语。

与之同时,秦延也在说:“老何挺地道。”

第十八章

公示出来后靳总紧急召开了会议,递交资质等文件准备自有行政部门做,都是做熟了的,部门负责人不断点头并在纸上记下靳总、秦总和朱老师提到的注意点,负责人心里面明白错误绝对不能出现在他这些基础材料上。

随后,坐于上首的靳总看着在座的各位,点了点手边的几张a4纸说,“正式公示出来后,最起码证明我们前两天的准备没有白费。不知道各位看了公示是什么感受,我看了之后反正是有点怅然若失,如果我父亲还在,一定会很欣慰,他看重的项目终于重启了。我和秦延私底下猜测过,新馆项目应该是在十五年前的基础上重启的,现在看公示,恰好印证了我们的猜测。

“新馆建在哪里,十五年前就进行过激烈的讨论,只是参与者从未对外提及最后定下的地方,或者那时候也没有彻底定下 ,翻阅我爸爸留下的笔记,是没有提及的,也许其它档案中有。

“而现在这个选址就是筛选门槛,递送材料的企业、单位只要能够拿出最贴合的最令人信服的方案,就能够进入下一环节。”

“有一点我一直想不通,这么重大的项目为什么不直接指定单位或者邀请著名设计师来做,反而通过社会招标的方式?”有人不解地向大家提问。

朱老师已经提前一步把戒烟糖拉到了跟前,正慢条斯理地剥着糖纸,闻言他撩了一下眼皮说:“这个我老朱打听到一点消息,十五年前不是拉了一大波人成立了项目组旨在建成全国乃至耀目全世界的建筑嘛,但不知道为什么产生了分歧,挂牌没多久就紧急叫停。因为这,项目重启后出于谨慎考虑,就向社会面发招贤令,勇者们竞争上岗,而不是把各路英雄拧巴在一起谁也不服谁,算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朱老师这么一说,再看公示仿佛听到有声音在耳边说:你们不是都很能嘛,那就决斗论输赢好了,赢的拿彩头,输的甘拜下风。

“有资格竞争的还不是那些。”有人无奈地指出:“那谁手上拿到的十五年前的资料多,谁就占了上风,这场比试本就不公平。”

“别这么丧气,我最近从我儿子那儿学来的打游戏术语,有人开挂有人肝,有人氪金有人欧,不到最后一刻,谁知道哪个会赢,氪金再多、开挂再厉害,也不如人家天生运气好。”说话的是一位短发的老师,她看向靳总说:“我们有老靳总保佑已经比别人少走许多弯路,就试试看吧,二选一,总有50的可能被选上。”

靳星眼底藏着愠怒,扬了扬头说:“哪怕项目最后花落人家,但一定不能是启扬!”

她和王智国有仇,这是公开的秘密,场面人不说公开话,可都心知肚明。

“既然是二选一,大家说说,我们是选老城区还是北邑街区。”

刚才还八卦的朱老师表示自己忙着吃糖。

秦延推了推眼镜,也没有吭声。唐礼坐在秦延旁边,一副以秦延马首是瞻的样子。

其他几位也没有吭声,谁都不想当第一个发言的那个。

啪!

靳总把手上的笔掼到了桌上,“等我选吗?朱老师,秦总,蔡老师,方教授……”她一一点名,被点到名的也没有什么太大的表情变化,都是成精的聊斋,心里面门儿清的,谁第一个提了势必就遭受后面强烈的反驳,现在的沉默都是在给己方的观点酝酿呢,“大家都说说。”

“当当当,每年给大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