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页

“赵葵!你怎能有如此想法,难道大宋将士们的血流的还不够多吗!”京湖史嵩之是史弥远的亲侄儿, 在朝中说话分量颇重, “如今大宋国库空虚、兵力不足, 粮草更是不足,谈何收复?休养生息才是正道!”

史嵩之作为史弥远的亲侄儿, 赵昀一向对他是不喜的, 认为他们就是惧战, 畏首畏尾。

但朝中不少曾经和史弥远唱反调的大臣也和史嵩之持同样观点, 这样局势便有些奇怪了,以往在朝堂上争论不休的两派竟出奇的友好,一唱一和了起来。

史弥远死后,赵竑曾经的老师真德秀重新被起用,在朝中有些话语权,此时他也站出来道:“陛下,所谓量力而知攻,如今蒙古大军虽然已经撤走,可三京也已经成了残破不堪的空城,我军无法就地补给,此时若是贸然出兵,恐怕于大宋不利啊!”

淮西总领吴潜沉声道:“陛下,金国百姓也未必全都民心向宋,臣听闻洛阳如今只剩六七百户,此时贸然出兵,恐怕会激起当地的民愤,还请陛下三思。”

看到曾经主战的臣子反而畏手畏脚,赵昀冷声道:“三思?还要三思多久!大宋皇陵在河南被金人占了百年,实在奇耻大辱!如今金国既已覆灭,夺回三京乃是顺应天命。吴潜,你以往最是痛恨蒙金,为何今日反倒变了个人?”

听到这样的话,吴潜竟有些说不出话来,眼前这位帝王终究还是过于年轻,血气方刚,看不到许多背后的局势。

陛下被史弥远压制多年,急欲有所作为,而这一次蒙军北撤正好给了他施展的机会,看来是难以劝服了。

“臣……吴潜请辞淮西总领一职。”

紧接着,此起彼伏的声音传了过来。

“臣史嵩之请辞京湖制置使一职。”

“臣请辞!”

赵昀坐了下来,额侧青筋暴起,眼神如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