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巾帼(一)

明匪 陈安野 1857 字 2022-09-04

短短一句话,便化解了自己与吴鸣凤之间的矛盾,并且利用此事大作一番文章。表面上看似罪己,实则一举两得,既整肃了军纪,起到了示范作用,也从侧面加强了严于律己的形象。看似是他赵当世自己的事,实质上发散到全军所起的效果,绝对比以往任何一次刻意的整训、处罚更具有震慑效果。

“原以为不过是个黄巢,孰料竟不亚阿瞒朱三。”远离了江岸,刘孝竑急促的脚步慢慢平缓,边走边喃喃自语。他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并没有觉察到身边的杨绍霆诧异的目光。

阿瞒即曹操,朱三则是朱温。此二者皆以狡诈多谋著称。眼下刘孝竑没头没脑来这一句,虽未加主语指明他所说之人的身份,但能以此等人物相类比,具备资格者是谁?杨绍霆自然想到的是赵当世。

不过杨绍霆并不敢吱声,仍然默默跟在刘孝竑身后。刘孝竑待他甚厚,甚至不避嫌,曾私底下对他说过“赵虽雄勇,大抵不过一个王世充”的话。

后来的王夫之曾言“世充者,操、懿以后之积习也”,认为王世充是与曹操、司马懿一个路数的人,然而王世充虽能守东都、扞李密、与薛仁杲、窦建德、萧铣等分庭抗礼,却终究没有做成曹操、司马懿那般的基业,所以水平很明显在操、懿之下,顶多算得上割据枭杰罢了。且他最后败死在李唐的“正义之兵”手中的下场,也与刘孝竑内心认定赵当世最后的结局不谋而合。

可如今,在刘孝竑的口中,赵当世的能耐似乎可与曹操相提并论了,自然而然,其人格局自也不再是区区一个王世充可比的。杨绍霆其实内心很想知道,现在的刘孝竑对赵当世今后的看法如何,但刘孝竑后来情绪慢慢平静,却绝口不再提有关江岸边、有关赵当世的任何看法了。

五千人的部队陆续登船,船舶依次驶离港口朝上游而去,赵当世是这五千人中最后一批登船的。

赵当世抬头看看天,当下轮到自己时,大概已到了正午。周文赫一跃登船,从上面放下船梯好让赵当世走上来,赵当世却在踏上船梯前停了下来。

“主公。”一名将领走上来,抱拳低首。他看上去很年轻,但有些黝黑的皮肤以及结实的身板让他看上去十分老练。

赵当世打量了一下眼前的李延朗,满意地点了点头,并在他的肩头用力拍了两下:“这里便交给你了。我与众兄弟在上游等着你们。”沿江北上的赵营分为三批,等赵当世这一批离去后,最后留在沿口镇的便只剩下李延朗所带后营半营。

与战兵营不一样,老本军的后营因为掌管后勤,兵力上仅有一千人的额度。所以现在留守在沿口的,只五百人而已。参谋李延朗与这五百人负责做最后的收尾工作,预期出发时间在明日的午后。

一直以来,赵当世对李延朗的印象都很好。这不单因为李延朗老成知礼,更重要的是他颇懂为下之道。自打在沔县投顺赵营以来,李延朗都给人能征惯战的感觉,事实上也是如此。赵当世私底下曾经掂量过,就赵营目前人才储备情况看来,二十出头的年轻将领中,李延朗的作战能力是最强的,这从他归顺前凭城力拒徐珲、覃进孝二部的猛攻便可窥知一二,往后与祖家军、川军等官军的战斗中,他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然而褒城整编后,因为种种原因,李延朗却不得不从一线退下,来到了后营掌管起了后勤,而且名义上,他还不是一把手,任职辅佐千总张妙手的参谋。赵当世有时想起,对他也颇感亏欠。可就是这么一个锋芒毕露的人才,来到后营后,竟是兢兢业业,从始至终都未发出过任何不满。

张妙手为了自保,基本不管事,所以后勤事无巨细,都是李延朗在一手统筹。赵当世不是没接触过后勤,他一想起那些鸡毛蒜皮的琐屑杂事就头痛,但李延朗到职后,立刻一扫营中的混乱,就将后营管理的可谓井井有条。想那后营,不单与各司有交集,要涉及到钱粮、武备的管理出纳等等,更还要与内务司合作处理那些个安排在后营的“杂人”的生活。这些人可不比兵士,老弱妇孺什么人都有,那是家长里短、油盐酱醋等等什么都要沾上点边,可就是这些在赵当世等人看起来无比头痛的事李延朗居然也都很好地处理平衡。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后营,就不可能有赵营一系列的胜利,这不由让赵当世对李延朗的能力刮目相看。